(友友们,这是一部系统讲述长淮地区地方抗战和解放战争历史的长篇小说,期望交流,如有相关史料,还望赐教。)
小时候经常听爸爸、妈妈讲爷爷和姥爷打日本鬼子的故事。爷爷是我们这一代对祖父的称谓,我的爷爷当时人称“康百万”。
爷爷,名同友,号百万,1903年出生,号取“熟读万卷书,胸藏百万兵”之义,从名号上也体现了爷爷能文能武的志向。
爷爷自幼得家传,从小在崇文尚武的大家庭中接受熏陶。后来,在姥爷家,爷爷与姥爷一起又得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名师教诲,精武艺,通兵法。抗战时,为了保家卫国,爷爷和姥爷所学正好用上。
姥爷,姓杜,名恒有,1904年出生。姥爷与爷爷是亲表兄弟,是爷爷大姑家的儿子,少年时他们同受一个师父教过武功兵法,也是一对嫡亲的师兄弟。
爷爷和姥爷抗日的故事当从日本鬼子攻占南京后,进攻蚌埠城开始讲起,那也就是徐州会战的时候,让我们把时间回放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同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对守城被俘的官兵和没有来得及逃离南京城的平民百姓进行了血腥报复,悍然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酷杀害。
在攻打南京前,日本大本营就早已制定了打通津浦铁路交通线的战略计划。为了打通津浦铁路(天津到上海浦口),使侵华战争的南北两线战场联成一片,日军先后调集了8个师团,另加3个旅团和2个支队(相当于旅),共计总兵力约24万人,由华中派遣军(1938年2月18日由华中方面军改编)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分别在南北两线指挥,实施南北对进。
日军拟通过南北对进计划一举拿下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华东地区,因此攻占整个江苏省和安徽省则成了日军在攻占南京后的当务之急。
1937年12月8日至13日,南线日军在接连攻取了江苏境内的镇江、南京等长江南岸的沿江重要城市后,兵分两路:一路北渡长江,攻取扬州,再往北追击向苏北两淮地区溃逃的江苏守军韩德勤部;一路沿津浦线挥师北上,一直开进至安徽省池河东岸的藕塘、明光一线,准备攻占淮河南岸重镇蚌埠后,渡淮河北上。
进击蚌埠城一线的日军企图在一举攻取安微北部政治和军事重镇蚌埠城后,从蚌埠大桥跨过淮河,沿津浦路继续北上,与北线华北日军共同夹击江苏北部军事重镇徐州,实现南北两军在徐淮地区一带的会合,从而达到打通津浦线的战略目的,畅通侵华日军的南北交通大动脉。
与南线日军北进相配合,侵略华北的日军第2集团军从山东省青城、济阳之间渡过黄河南下。济南城是山东省的省会,是华东地区国民党军队阻挡日军南下的重要门户,本有重兵防夺,然而守城国军在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带领下不战而逃,济南城瞬间被日军轻松占领。
北线日军在占领济南城后,快速南下,打算进一步攻占华东战略要地徐州,在徐淮地区与南线日军会合后。并拟在南北两军汇合后,再沿陇海铁路(兰州—连云港) 向西,一举挥师攻取河南军事要塞郑州,再沿平汉铁路(北京-汉口)南下,夺取华中战略要冲武汉,最终快速促使国民党政府彻底溃败,早日投降。
面对日军疯狂的南北对进计划,为了打破日军南北两线战场联成一片的战略企图,在日军侵占了南京城后,国民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民国总统蒋介石在武汉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命令中国军队以江苏徐州为中心,针对日军的南北对进计划专门制定了徐州会战计划。
国民政府的军事会议决定,徐州会战由新桂系将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担任总指挥。
李宗仁临危受命后,先后调集了64个师,另加3个旅,总兵力约60万人参战。他以主力集中于徐州以北地区,抗击北线日军南犯,同时安排一部分兵力集中部署于津浦铁路南段的安徽省蚌埠、明光一线,以淮河天堑为屏障,在淮河沿岸构筑工事,设立淮河防线,阻止从南京方向向北猛扑过来的南线日军,以确保北线徐州会战的顺利展开。
1938年1月中下旬,攻取南京后渡过长江的日军气势正盛。按照日军大本营制订的南北对进计划,大股日军顶着寒风,冒着霜雪,车不靠站,马不停蹄,一路气势汹汹由南向北奔杀过来。
为了确保徐州一带主战场的胜利,李宗仁安排所属军团的第三十一军刘士毅部和第五十一军于学忠部在蚌埠、明光一带地区紧急布防,同时命令桂系在苏皖的廖磊、李品仙部第二十一集团军对北上日军进行牵制。李宗仁严令南线守军各部必须要做好与日寇展开大决战的思想准备,要严防死守住构筑的淮河防线,确保北线徐州会战时南翼的安全。
即将被日军强大兵团攻击的安徽省蚌埠、明光一带危在旦夕,处在日军南北夹击的长淮地区的苏北重镇淮阴城、淮安城,也已成为从镇江渡江北上日军的兵锋所指之地,也与蚌埠城一样岌岌可危。
远在祖籍西安的淮安县巨商康百万,在新年元旦后,他收到了二叔康赢辉从安徽省怀远县拍发过来的一份电报。他从这封由康家商业情报中转站拍发过来的特急电报中得知,日本鬼子即将攻打蚌埠和两淮了。
闻听此信,康百万归心似箭,心急如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