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宿临江驿
杜荀鹤
南来北去二三年,年去年来两鬓斑。
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
渔舟火影寒归浦,驿路铃声夜过山。
身事未成归未得,听猿鞭马入长安。
旧时代有一副传诵人口的悬于茶亭的对联,写的是芸芸众生生活之辛苦和生存之艰难:“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提壶酒来。”其实,此中况味,唐代的杜荀鹤早就在《秋宿临江驿》一诗中感而言之了。
作为君主专制时代的知识分子,参加科举金榜题名,是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唯一的独木桥,也几乎是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的唯一的单行道。杜荀鹤也不能例外,多年来他从家乡去京城长安应试,迢迢万里,仆仆道途,岁月催人,年华向老。这首写于江边驿站的诗,应该是他四十六岁中举以前赴京途中的作品。
“朝里无人莫做官”的俗谚口碑,不知从何时流传至今。“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杜荀鹤在《投从叔补阙》一诗中,早就这样慨叹。诗人从年轻时起就从家乡安徽北上去长安应试,多少年次次铩羽而归。秋天,本是使文人多感志士多悲的季节,何况生命也已经华发惊秋?
“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这一令人心悸而魄动的警句,既是杜荀鹤的自比自况、自怨自艾,不也是对世人普遍的生存状态的高度概括?世人都在忧愁中度过一生,可谁肯在死之前不去为生活奔忙呢?
杜荀鹤当年虽有如上的人生感悟,但他仍不得不在驿路上、在铃声和猿声里日夜兼程,奔赴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