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讨好本质上是一种根植于幼儿期的恐惧。人在幼儿期,如果父母不喜欢自己,就会活不下去。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得到了父母相对稳定的关注,就不会老想讨好别人。如果经常被忽视,这种觉得别人不喜欢自己就活不下去的恐惧就会根植于内心,成为条件反射。
然后就会不自觉的讨好别人,即使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的人比如一个路人,也会讨好,害怕别人不开心。
其实作为一个成年人,你需要清晰,你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欢你,你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为朋友。你已经长大了,你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脆弱,离开任何人你都是能活下去的。
2.
一个人之所以讨厌、憎恨另外一个人,是因为自己在那个人面前,感觉不到被爱,而是感觉到屈辱、弱小、失败和无能…
让人痛苦的,正是自己的屈辱、弱小、失败和无能…因为我们还没准备好接受这些,甚至是不想接受,但却被那个人唤起了,不得不去感受。
这些感受很有意义,是自己还没有疗愈、和解的伤痛。只是被那个人加速的推到了眼前,让我们看见,也让我们成长。
3.
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父母们搭伙过日子的爱情,很少有和谐亲密,即使关系破裂,大多数也不会离婚,他们就这样磕磕碰碰将就着过了一生。
这就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念:坏的关系好过没有关系,彼此离开不如相互纠缠。
而大多数的父亲会缺位,母亲便会贴着孩子。而母亲又害怕孩子这个唯一的情感容器离开自己,会无意识的对孩子打压、忽略,不让其心智独立,不让孩子与自己分化。孩子自然是不愿承认母亲是坏的,那么导致这个糟糕的感觉的一定是自己,这就会在孩子心里内化一个坏客体。
孩子在反反复复与母亲纠缠、与父亲冷漠的关系中,形成了自动化的认知:他人对我不好,是我不够好。
一旦一个人内在形成了我不好的认知,就会把属于自己的事物都降为低配。
4.
一个人越能在心理层面和原生家庭独立,就越健康。
但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父母过得不开心,自己也比较缺爱,就越难独立和分离,非常非常难。
要想独立出来,主要有两个心理需要面对。一是对父母的内疚,一是还想得到父母认可和爱。
内疚是你很想拯救父母,很想让父母开心。尤其是你的父母过得不好,很想和你共生。你独立,不和父母一起痛苦,就会感觉是对父母的抛弃和伤害。
还有就是内心深处对父母还有期待,还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爱。或期望父母承认自己的过错,等父母给自己说一声”对不起”。
但是第一,你需要意识到,你本质上没有能力拯救父母。你可以在能力范围关心父母,或在精神和经济上给父母一些支持。但不要想着拯救父母,把父母的快乐与否背负在自己身上,要学着接受和面对父母不开心。
第二,你需要意识到一个悲伤的事实,有些东西你是永远得不到的。
你的父母可能永远也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永远也不会承认有过错。还有你父母可能就根本没有理解你或爱你的能力,他们给不出这些东西来。
5.
人是无意识的透过原生家庭看世界的,你是透过你的父亲看男人,透过你的母亲看女人。你的父母就是你看世界那层厚厚的滤镜。
在没有觉察的情况下,童年即命运,因为童年经历塑造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其实真正的命运不是童年,也不是你经历过什么事情,而是你的思维方式。
童年不能改变,但思维方式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你的外在命运也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