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连麦infp女孩:
infp太抽象了,需要有点实体化了之后,别人才知道我表达的原来是这个东西,人家才会来找到我,然后才知道我有这方面的能力。
我发现当我这样子去表达了以后,反而更多的人能注意到,然后他们也渐渐地理解了我要表达的是什么。
不然就是很多东西太抽象了,就很难很难被人理解,自己的世界好像跟外界像一个平行宇宙一样,别人也不懂我到底在表达什么。
01、自我觉醒
这位小伙伴说的,就是infp白日梦想家的Se自我觉醒。infp习惯性躺在床上想,然后把画笔扔了,钢琴也扔了,这些Se都扔了,就一个劲地躲在被子里面想。
因为只在头脑想,现实中根本没办法呈现出来。所以,每位infp都要在现实中找一个渠道,通过它把自己的灵魂和价值观表达出来。
比如,infp不一定要做最好吃的面包,但可以做最治愈的面包。大家趋之若鹜购买的,是面包的灵魂或者infp创始人所倡导的一种生活方式或人生理念。也就是通过Se的觉醒,infp学会将宏大叙述转为一件具体的事情。
02、活在当下
除过度宏观(不接地气外),infp不擅长对外表现自我或过度向外表现时容易耗能,也就是infp更擅长被动社交、被动自我推销和展示。因此,Se觉醒的infp会巧妙地通过创作,通过作品去被动地完成自我表达。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客观的阻碍:infp喜欢画画,喜欢做独立音乐人或独立设计师,但这些创作形式它有门槛,需要长期积累。大部分infp往往被主流教育环境裹挟,学的都是财会、金融或者其它的诸如工程管理这类非天赋领域的专业。
因此,在infp不具备兴趣创作技能时,记得活在当下,完全可以卖一些身边的人需要的生活用品、文创、衣食住行等实体产品和服务。
即便可能赚钱不多,但infp赚到的是通过它们能连接到真实的人,然后筛选出欣赏自己、价值观相近的用户群体。
03、私域后花园
可以在下班之后摆摊卖文创,或者在小区门口的马路上卖水果,哪怕去卖厨房用品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就有机会加infp的联系方式。通过infp的朋友圈所晒出的生活理念、人生哲学,顾客就有机会认识到infp灵魂的一面,逐步成为infp的朋友。
如此,infp就不断构建了自己的主战场——私域。对不擅表达、过度表现自己容易耗能的infp而言,朋友圈是用户被infp的价值主张打动,并主动深度连接infp,乐于向infp主动付费的后花园。
即,infp无需惆怅,也无需寻寻觅觅,只需找到眼前所在环境能够间接、被动连接别人的媒介,通过一个这个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去被动地将自己真善美、人生理念表达出来,从而不断建立自己的圈子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