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之心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愚钝、不谙世事,总爱说他像个“榆木疙瘩”;说到一个人沉默寡言,又常笑他“像根木头”。

形容一个人气质好,通常会说某人“气质如兰”、“人淡如菊”,这般还不够,索性将梅兰竹菊也安上了四君子的称号。

如此来看,草木之心,非但不拙,反而透着一种大智慧,一种被我们久违了的、清澈的灵明。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草木怎会无情呢?不过是人的偏见罢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我们总自诩为万物之灵,自觉比草木高明千倍万倍。可我们这颗心,却常常不如一株草来得豁达。

一粒草籽被风吹、或鸟啄到哪里,便在哪里落脚。从不攀附也不嫉妒。落在人家的屋顶、落在墙头,成为家雀落脚的草窠;落在野地里,成为牛羊裹腹的草料;落在乡间小路上,终日承载着车轮和脚步的追逐。

常与草木相伴的人,周身会慢慢浸染一层“草木气”。那不是兰麝之香,而是一种来自大地深处的、朴拙的清气。对都市俗务厌倦了的人们,闲暇时总喜欢一头钻进深山里。对着一座幽深的山谷,人常常会生出: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错觉来。这种错觉,多半是饱饮了草木的灵气,生出的恍惚与微醺。

就连陶潜这样的隐逸之士,避居世外,所寻觅的也决非不毛之地。他的南山,必须有酒、有菊、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古仁人之心,所求的正是与这蓬勃的草木之心相通。南山不是一座空山,南山要有树,院外必有菊。否则对着一座光秃秃的小山丘独酌,该是多么无趣。

这便让我想起一个人来。他是一位享誉文坛的作家,也是画家陈丹青的恩师,他有一个极好听的名字——木心。

木心——木之心。这名字起得真是绝妙。它绝不单是指“树木的心脏”那样一个实物,它分明就是“草木之心”啊。一颗草木之心,该是怎样的一颗心呢?我想,那该是一颗赤子之心,未被世俗的功利过多雕琢与污染,仍保有生命最初的敏锐与诚恳。

它也是一颗率真之心,不伪饰,不矫情,如其本然地看待世界,接纳自我。那首广为传诵的《从前慢》,便是出自他的手笔。想来,也唯有怀揣一颗草木之心的人,才能那般沉静地回味“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浪漫光景。那光景在记忆里泛着黄,却也因此愈发显得温暖、诚恳。

有了这样一颗心,下笔为文,方能如他所说,“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也唯有在这份通透的观照之下,才能写出人心中共有、却又难以捕捉的幽微与震颤。他的文字,清冽如山泉,却又厚重如秋土,那风骨气韵,真真是接上了魏晋名士的洒脱与风流。

然而,反观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人们追求快速的成功,快速的变现……一颗心在俗世的洪流与物质的漩涡里浮沉不定。也正因如此,那颗安静、饱满、自顾自生长的草木之心,才显得愈发弥足珍贵。

它不是什么落伍的怀旧,而是我们在这个喧嚣世界里,能够安顿自我、保持精神不溃散的一味良药。我知道,明日醒来,我依然要面对那些纷繁的人情与世故。但我的心里,已悄然藏下了一片宁静的原野。

那里,有草木在依着时序,不慌不忙地生长。而那个名叫木心的老人,正用他含笑而睿智的目光,静静地望着这熙熙攘攘的人间。

有此心灯一盏,便觉漫漫长夜,亦有微光可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墨记·日歌(壹仟肆佰玖拾·2023.4.5) · 草木之心 文/叶潇(湖北) · 1 把心切削成薄如蝉翼的片 挂满...
    湖北叶潇阅读 1,345评论 0 3
  • 盛夏七月,酷暑难当,在武汉这座具有“火炉城市”之称的大都市里,唯有植物园中的片片绿意才能驱散堆积在心头的那...
    散漫的读书人阅读 1,287评论 0 2
  • 四月我有了一颗草木之心 人和草木有什么区别呢 你看河边的垂柳多像是一个女人 婀娜的样子 松柏白杨就是伟岸的男子 那...
    AL阿林阅读 2,118评论 0 11
  • 我曾想,上帝在把人放逐地球后,就准备撒手不管了。当人类第一次仰头望向茫茫苍穹时,一种巨大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米杉006阅读 3,701评论 2 10
  • 茉莉 百花之中,一直独爱茉莉的素淡与清丽。 在枝枝蔓蔓里,一朵朵小花苞探头探脑的从一片浓绿里探出头...
    季眉阅读 2,74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