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鲁国周公姬旦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初识这句,是看了东汉诗人——曹操的诗《短歌行》。当时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两句诗的出处和深意。只知道它点明了全诗的主旨,显示了曹操的雄心壮志,既礼贤下士,广罗天下英才。今天读鲁周公世家,才真正的了解周公是如何礼贤下士,如何辅佐周成王统一和安定西周的。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为周王的朝的安定和繁荣殚精竭虑、劳苦一生。为周王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史书上记载,武王灭纣两年后,天下还未安定,武王却患病,群臣担;心,不知该怎么办,周公为了保住武王的命,设坛祭祖,希祈求鬼神能让自己和武王姬发换命,自己愿代替武王接受鬼神的召唤,上天的惩罚。因为他觉得在天下未定之时,国不可无君,大周王朝不能缺少武王姬发。不知是巧合,还是感动了上苍,第二天武王的病就真的好了。
后来武王驾崩,可他的儿子成王还小,仍在襁褓之中,周公不顾别人议论他预夺成王权的谣言,果断的行摄政之职,主持国事。为了国家忙碌终日,觉睡不安,饭吃不好。一有人来访,马上起身出迎,唯恐与天下贤能之士失之交臂。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意思是说:洗一次头发,要中断几次才能洗好;吃一顿饭,几次吐出食物,中段吃饭匆忙起身去接待来访贤人。是周公在儿子代他受封鲁国国君时,劝慰儿子的话。他希望儿子珍惜机会,像自己一样安邦立业,为民谋求安定。曹操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出自这里。借史言志,表达自己宏伟的志向。
周公身上更难能可贵的一点,体现在他的让位上。周公为国事鞠躬尽瘁,平定叛乱,分封诸侯,建立都城,半辈子兢兢业业,尽心劳力。当成王长大能够主持朝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把政事还给成王,自己回到臣子的位置且态度谨慎恭敬,守好臣子的本分。有什么建议,也不指手画脚的指挥,总是以上书的形式提点成王。以文章的形式留下来的名篇就有《多士》《毋逸》,后又为明确周朝的国家制度和各级官员的职责写了《周官》《立政》等文。
他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不避艰辛挺身而出,担当起王的重任;当国家转危为安,走上顺利发展的时候,毅然让出了王位,这种无畏无私的精神,始终被后代称颂。
贤哉!周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历朝历代争权夺位不惜挑起争端、杀人无数、血流成河,动摇国本的枭雄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