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一个农家的女儿,她的父母异想天开让她去修道院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在大家闺秀的教育熏陶下,爱玛的脑子里充满了诗情画意,风花雪夜,林中夜莺,白马骑士……
在修道院,她生活在一个美妙的天堂之中。
但母亲去世后,她辞别修道院回到家,瞬间从天堂跌落到俗世:她家庭那个圈子里的人们,每天辗转奔波,言语粗俗,满不在乎地在路旁吐痰,津津有味地喝肉汤,日子过得重复单调,只是苟且地生存,没有一丁点的诗和远方。现实越无奈,她越渴望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这时候,乡镇医生包法利出现了,在庄稼人的眼里,医生是有身份的人,是上层人物,于是,爱玛成了包法利夫人。
在别人眼里,包法利一家是幸福美满的。体面的工作,安定的生活,丈夫对爱玛奉若女王,爱玛平时画素描,弹钢琴,在月光皎洁之时,吟诵情诗……
一切似乎很美好,但在爱玛眼里,生活却让人太失望了。
丈夫查理不会游泳,不会比剑,甚至连一个骑马的术语都不知道。见解庸俗,衣着平常,如同街上来往的任何一个行人一样。
一个男子难道不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启发你领会热情的力量、生命的奥妙和一切秘密吗?可是,自己的丈夫查理,一无所教,一无所知,一无所期。
偶尔的一次侯爵的舞会,让她窥见了荣华富贵,从此她更受不了了乡镇生活的小气、平庸。她把书中的当成了现实,而把现实当成了噩梦。她无法忍受,谁也不能理解她的苦闷和抑郁,就连教堂里的神甫也对她灵魂的这种煎熬一无所知。
百无聊赖的生活,她只有在漫漫冥想中寻得一丝慰藉。她渴望惊天地泣鬼神电闪雷鸣般的爱情,渴望摆脱这些苟且无奈平庸的生活。
于是,风月老手罗道耳弗的出现犹如荒漠遇到了甘霖。爱玛凭借自己的想象,按照幻象的模式投入了狂热的爱恋之中……狂热得让爱玛失去了尊严,崩溃了妇德,癫狂了情绪,狂热得让罗道耳弗害怕,以至想法脱身逃走。
罗道耳弗的逃离给了爱玛重重的打击,她大病了一场,却仍然不接受教训,依然住在梦想的楼阁里,依然按照书里的浪漫情节设计自己的生活。
于是,爱玛又爱上了一位律师事务所的文书赖昂,她为体验她认为理当经历的爱情而爱赖昂,在对赖昂感到腻味以后,仍然像个钟情的女子一样继续给他写情书,为了维持理想的爱情和生活,她抵押,贷款。她本来要追求细腻真诚的感情生活,丰富美丽的精神世界,结果却沉溺于物欲和淫乐。
她从书里了解的理想中的爱情,需要庄园、别墅、高车驷马和华美的衣着,缺了富贵气,爱情也没有了光彩。
她是个乡下人的妻子,却努力向往或者追求贵妇人的生活,所以,当债台高筑需要还钱时,她无计可施,惶惶不可终日,最终只能服毒了事。可能她最后都是在怨恨不解:追求书中的美丽的爱情,难道有错吗?
可怜的丈夫查理,在生活中像女王一样照顾她,一切都听从于她,她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成功地骗过了他。直到他在整理妻子遗物时,才发现爱玛常用的乌木书桌的抽屉里,有爱玛与两个情人赖昂和罗道耳弗的书信,信物等等……
三十二岁的查理,一直老实本分没有那么多梦想或者幻象的查理,从来不理解妻子的查理,一直希望过平凡或者平庸生活的查理,再也无法承受这一切的查理,在一个傍晚,倒在地上,死了。
赖昂,罗道耳弗,以及很多人的生活,像平静的海面上跳起几个浪花之后,又恢复平静了。
(毕飞宇说,《包法利夫人》是一个特别高级的小说,确实如此。整篇小说犹如一个精美的艺术品,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体现出作者的高超技艺。几乎每一页,都有几句闪闪发光的句子。情节的安排,技巧的运用,主题的呈现,几乎找不出瑕疵之处。
而且作品所反映的人性和世态,到现在仍然不过时。昨晚看完之后,到现在我还在咂摸品味,越想越有味道。这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啊,可惜我现在才看到这篇小说,想这世间有多少美妙我还没有领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