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之旅,去看了十里银滩和野人谷,旅途很愉快,最后一个景点是百年老街。
刚踏进这条老街,心中惊讶:果然是够老的!这样的街有什么好看呢,所有的建筑物都带着沧桑的年代感,几乎没有装饰,色彩以青灰为主,街道两侧骑楼林立,没有五彩的瓷砖和闪烁的霓虹灯,只有一遍遍刷白又长着青苔的墙体,老街还真有点风格,我想着。
若留心看,会发现那些骑楼具有特别之美——雕饰精美,线条流畅,斑驳的墙体,似在诉说百年的沧桑,外表陈旧的骑楼,其实流动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美丽结晶。老街的地面全部用整齐划一的方砖砌成,近百年来,有无数脚步曾从上面踏过,这里也曾是北海最繁华的街区。
我继续走着,在一座骑楼下,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一丛如瀑布般的杜鹃花,从阳台倾泻而下,跳入我的眼帘!那粉紫色熠熠生辉,开得那样灿烂,又那样安静,和这老街一样,我立刻拿出手机将这动人的一幕收入相册。老街!似乎有点味道,我的兴致顿时来了。
老街两侧有很多店铺,店铺里珍珠、贝壳、翠玉、玛瑙,璀璨夺目。北部湾海域出产的珍珠向来享誉海内外,同行的朋友不住称赞着珍珠的光洁质地,并买了不少以赠送亲友。我走进了一家手工艺品店铺,那浓厚的民族风吸引了我,所有的工艺品都做得结实,精致,每一件都是骄傲的作品,不知出自谁人之手!有用椰子壳做成的零钱包,贝壳做成的摆饰品,淡雅的油纸伞,胭脂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游客们在欣喜挑选。店主面带淡淡的笑容,埋头做他的事情,游客们兴奋地摆弄着商品,老板偶尔抬头看一下,笑笑,也不介意。
老街所有的店铺都朴素至极,木匾的招牌,随意写着店名,也不加修饰。如果不细心注意,我也不会发现,那丛灿烂的杜鹃花里竟然挂着一个招牌——老道咖啡。像这老街一样,正是如此朴实无华,才更具艺术之美,更具深厚内蕴。我们都市里从不缺乏炫目的崭新,唯独这种历经岁月洗礼的文化结晶才难能可贵,可知百年老街得以保存,是我们多么大的幸运。
走着,我发现老街侧边一条悠长的小巷,又长又窄,只能容一人,不知有多长呢,望不尽。青砖铺成的地板,陈旧却干净。忽然想起戴望舒所写的雨巷,但和雨巷不同的是,小巷里不见那“像丁香一样的女孩”,却有一个神情安详的老人,坐在石凳上,拄着拐杖,静静地打盹,对游客们发出的的惊呼和好奇不置一词,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市井风情却味道十足:门外躺椅上老人摇着蒲扇哼着曲儿,行人悠闲行走在街道上,小店旁几位老太太聚在一起聊天……
街上游客居多,也有不少国外游客,沿街有一些雕像,类似广州上下九,但这里更显沉静,简朴。这些雕像有的是拿着酒瓶的醉汉,有的是出海归来、拎着一条肥鱼的姑娘,有的是边品茶边下棋的三五老人,神态悠然自得。我最喜欢的一座雕塑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捧着饭碗,催促孙子吃饭的画面,天真调皮的小孩,系着一块肚兜,手指着天空,好像发现了什么新奇事物。老人则拿着汤匙,一口一口的哄孙子吃饭,像极了小时候外婆喂我吃饭的情景,多么好的一幅画面!
我远远看到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摆出优雅的姿态,正在拍照。走近一看,那店面风景果然独特,门前,随意地摆着各种小盆栽,墙壁的花篮挂着吊兰,数十根藤萝攀爬在墙上,生机嫣然。门口两边各有一个彩色雕像,容貌姣好的苗族女子,双手合十,神态生动。几个倒放的小瓷缸脉脉地流着水,流到下一个台阶的瓷盆里,潺潺的流水声格外好听。侧墙,是一堵历史悠久而略带沧桑的红砖墙,墙根有一排花坛,墙上攀爬的藤萝,细丝般的根自然下垂,给这堵旧墙增添了一些生机,看上去静谧,和谐。
我再往前走,发现一个小店聚满了人。噢,他们在挑明信片!有百年老街的,有十里银滩的,有海枯石烂的......这是最简单、最有意思的旅游纪念了,对面正好有邮政的绿色信筒。信筒,总是带着温暖的人情味,而寄明信片又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我拿起一张百年老街的明信片,上面的一行字说到我的心坎里了:“因为一条街,爱上一座城。”多么动情,只有来过老街的人方能领悟到。
走在百年老街上,那满目沧桑之景,满街旧时风貌,仿佛时光倒流,把我带入那久远的年代,置身此境,我也祈盼能融入此地作一居民。我的脚步放慢了,因为我不愿错过每一幅风景。我走过了青云阁,走过了老船长咖啡,走过了广茂商行,也曾在那丛灿烂的杜鹃花下驻足停留,最后我还是要离开这条难忘的老街,而老街依然是沉静着,对人们的闯入或离去都毫不介意。
百年的老街,也许曾饱经风霜,曾被日晒雨淋,但是现在它已经安之若素。离开老街以后,人们记得或不记得它,以后它会是留存还是被遗弃,也许它都无所谓。从来是寂寞的,从来是沉静的,也就不在乎世事如何变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