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潮州,从初中毕业进厂打工,到现在也谈过不少次恋爱了,然而由于异地的原因,三番五次的痛苦分手了。
不知道从何时起,过节回家很少再听到关心我在外吃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的问题了,而是一致的问我找到对象没。因为工作远在深圳,上哪里去接触潮州本地人呢?这是一种简单说几句不会懂的无奈!
工厂让我们相遇又让我们分离
从前,还是农业社会的时候,农业人口活动范围是很小的,方圆个把县能走遍就不错了;那时候很难想象千里之外的两个人会相遇直到相爱。
现在,伴随着工业的发展,火车把祖国各个角落的男男女女都输送到了城市、到工厂。一个潮汕男孩和一个湖南女孩,一起工作,日久生情,也不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了。
然而,这远比牛郎织女更加浪漫的爱情故事,却有着堪比银河的难以跨越的鸿沟。正如王母娘娘的极力反对,父母亲戚一听到谈了个外地人就会顾虑重重;如果以为有了高铁飞机的今天,距离就不再是问题了,那就未免真的像神话传说那样不切实际了。
工厂虽然让我们能够不远千里的相遇,但是却不能让我们实现爱情。人首先是要吃饭,是要打理油盐酱醋茶的;讽刺的是,我们的工资真的只够我们打理油盐酱醋茶。
我们没有任何一点可能在深圳安家,我们的爱情故事在深圳只有开始,而不可能有结局;如果有的话,那就必须是女方远嫁他乡了,经常靠高铁飞机来往于娘家,对于工人家庭是不可想象的……
从“爱情”到“婚姻”
为什么大多数潮汕的父母都非常在乎儿女的对象是不是潮汕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外来的媳妇成本高,外嫁的女儿难照应。
我从来不认为“远嫁”这两个字是多么美好的词,它背后代表着融入、舍弃和隐忍,这观点无关人的对错,也无关地域的偏见,更无关爱情的本质,只是生活中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远嫁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
首先,离家和父母远了,想家想得厉害也只能靠通话;嫁出去的女儿不是泼出去的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若是丈夫不是一个体贴的人,那就更只剩隐忍了。
我有一朋友,丈夫的老家在一处,自己的老家又在一处,二人结合后,又寻了个城守望着。偌大的中国,被这夫妻两围成三角形,三条点,他们能顾及到的太少。逢年过节,始终无法周全。虽然经济还行,但看到新闻上的留守老人,想起自己的父母,还是感同身受。这不是赚点钱就能解决的,中国这么大有几个家庭能把双方老人都接到身边照顾的?如果不照顾,难道政府会帮忙养老吗?这种舍弃背后又有多少心酸?
来自传统和家庭的束缚
不管是生活方式,还是生活观念,我们潮汕人与外地人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就像你不理解回族人不吃猪肉,基督教徒每周做祷告一样,潮汕人至今依然盛行拜神祭祖,特别是老一辈人。
一个外地姑娘如果克服了距离的困难,嫁到潮汕,她对于潮汕风俗的吸收和包容自然成了必须的事;如果无法融入,矛盾自然也就不可避免。这无关文明的进步还是落后,它就客观存在那里,阻碍着异地的结合。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农村城镇化,越来越多的青年不得不外出打工,户口本上的异地也不一定代表地域文化背景不同;另外,由于商业的发展,消费的文化也已经浸透了哪怕最偏远的地区,大部分的传统习俗也渐渐被淹没。如今的年轻人早已不同于长辈们了。
然而,家庭此刻却成了最保守的壁垒,它沉重的阻碍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从而无情的束缚着年轻人的爱情。
讽刺的是,没有人可以离开父母亲人的经济援助,即使是通过自己工作领工资,也依然不能摆脱家庭的经济束缚。毕竟贫困的个人总要靠某个团体来提供相互支援和保障,“养儿防老,传宗接代”从来就不是什么观念上的东西。
前年,我堂妹结婚,对象是同在一个厂工作的服装设计师。我看还不错,没想到家族里一致反对,因为他是贵州的。堂妹坚持要嫁,三叔甚至说出不认这个女儿了......
在这个人来人往的工业区,太多的人或者事突然就来了。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个很喜欢的外地女孩,外地女孩也刚好喜欢上了你,然后你们爱得死去活来,然后呢?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许多的的压力和阻力,让我们陷入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我只想说拒绝远方的姑娘不是我的本心,只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向前,如何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