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说谎,该不该揭穿?

昨天,朋友说起自家孩子发生的事情,颇为苦恼——

今天去亲戚家做客,孩子带上了自己喜欢的玩具去,看到小姐姐有一个玩具,她很喜欢,就拿自己的玩具跟小姐姐交换,小姐姐也很开心的同意了。

但在离开的时候她又偷偷把自己的玩具一并放进包包里带回家了,回到家爸爸发现了问孩子,孩子却说是姐姐送给她的。

爸爸听了之后很生气,跟妈妈商量,说要好好“教训”孩子,否则孩子长大会说谎成性,而妈妈觉得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所以不能揭穿。

孩子说谎,到底该不该揭穿呢?作为成人,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下面,我们先分析孩子说慌的几种情况,这个两难问题的答案就在其中。

什么情况下孩子会说谎?

白色谎言

出现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学步儿嘴边沾着面包渣,你问他是不是吃过面包,他会说“没吃过”,这种白色谎言随着孩子成熟慢慢就会消失了。

环境影响

孩子0-6岁有吸收性心智,他们会不加区辩的吸收环境中的所有。

我们成年人是经常说谎的,无论这种谎言是为了不伤害别人的感情还是不想陷入被动的社交状态中去或是出于其他原因,我们都会经常说谎。

这种状态对孩子来说是非常困惑的,他们需要一个说真话的环境,但我们通常会这样做:比如有人打电话问你要不要去做某项事情,你接电话说“我很忙,我没办法去”,而这时孩子在旁边,等你挂了电话后,孩子会问,你下午要去做什么事啊?你回答说,哦,我下午其实没事,只不过我不想跟那个人一起去做那件事。

成人的这个谎言,会让孩子很困惑,同时也让孩子学会并掌握。

现实与想象

在孩子四五岁到七八岁之间,都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

孩子会把想象中的事情当成现实,所以有可能出现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这时候成人就会认为“这孩子喜欢说谎”。

其实这时候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谎”,他们只是分不清现实与想象。

害怕被斥责

因为家长强势,孩子本身又是性格弱的孩子,孩子害怕说实话会引起成人的伤害,所以选择以说谎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这种防御性的反射就慢慢会变成一种偏离,当孩子出现这种自我保护性的状态时,也有可能表现成说谎成性。

孩子说谎后该如何处理?

综合以上几种情况,我们会发现“说谎”的背后有孩子成长的规律,也有因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说谎”的时候,要注意区别“说谎”背后的真相,搞清楚孩子处于什么的心理状态,再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实话实说”的好孩子。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孩子出于什么样的原因说谎了,都不要当众揭穿,而是尊重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以更智慧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觉察到错误,进而改正。比如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一起阅读绘本的方式,或是玩游戏的方式都可以。

如何得心应手解决育儿难题?

育儿过程中,还将遇到更多令父母头疼或是犹豫不决的育儿难题,如“孩子3岁前学什么?”、“0-3岁该不该送幼儿园”、“工作和带孩子两难时,妈妈该怎么办?”

针对这些育儿届备受争议的问题,杨薇老师都从蒙氏育儿角度给出了专业解答。

如果你想更加得心应手地处理育儿难题,须了解孩子成长规律以及成长环境设置,进而掌握蒙特梭利教育的要诀,为此,我们为广大家长准备了一份育儿指南:CMI蒙特梭利育儿课程。

该指南全面剖析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理论,从“敏感期”、“吸收性心智”、“精神胚胎”等概念的解读到点对点培养,再到家庭环境和群体环境的设置,可以解决所有无从下手的育儿难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