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时,我们为啥不愿意去上课?

你上大学时有没有逃过课?貌似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时不完整的。这也说明了我们当年读大学时对上课是多么的没有热情。

其实,不是我们中国的学生如此,美国的大学生情况也差不多。一个美国专门研究教育的专家,他研究了美国比较有规模的私立大学和各州最好的公立大学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等,这位教育专家发现,在美国大约2/3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不逃课的,除非偶尔有事缺席,也就是说年轻人到了大学,还是愿意上课学习的。有3/4的学生能上75%的课,当然,还有7%的人,连一半课程都去不了。

我想起当年读大学时,因为失恋而陷入抑郁当中,整个大学四年我逃掉的课至少在一半以上,去上的那一半课程要么是因为考试划重点,当然还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我想去听那位老师的课程。

美国的这位教育专家对美国学生逃课的原因分析很值得我们借鉴,这位教育专家发现,决定学生们是否愿意上课的前五个原因是:

1、课讲得好不好,是否讲清楚了。

2、其他课的大作业期限是否到了(如果到了,学生们可能逃课去做作业)。

3、讲课的例子用得好不好。

4、讲课老师能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5、这阵子睡眠是否充足。

从这五个原因中可以看出,有两个涉及到学生时间的管理,如果一个学生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那么就算想去上课也去不了。当然,另外三个说穿了都是看讲课老师的水平。这里面,所学的课程将来是否有用对学生们来讲其实并不重要。

接下来的几个因素其实对学生是否上课不是很重要,比如班级规模的大小,是否采用很花哨的PPT或者动画展示,学生们是否借到讲课的讲义或者看到老师讲课的上课视频。这其实否定了今天很多所谓远程教育取代课堂教育、利用高科技手段学习的说法。

因为调查显示,即使采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能让课程显得更精彩,其实那根本不重要。还包括那些花里胡哨辅助学习的App基本上没有用,不学的人还是不学。同样,有了远程教育,即使很容易得到讲课的内容,不学的还是不学,想去上课的还是去上课。

当然,在最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理由中间,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主要是事件是否合适,是否和自己其他安排有冲突等。扣除掉这些因素,简单讲,是否去上课,就是看老师是否讲得有吸引力。

对于第三个原因是,大家决定是否去上课,是否会受到周围同学相互影响呢?根据调查结果表明,确实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大约不到20%,学生们的决定还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就是是否值得花时间去听讲。无论是因为觉得老师讲得不好,不值得听,还是因为自己其他事情太忙,觉得该逃课,其实就是自我衡量了一下将时间花在课堂上,相对来讲收获是不值的。

对于第四个原因,答案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即除了提高讲课水平,似乎不存在什么办法能吸引学生们来听课。教授们通常采用的吸引学生的办法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威逼,另一种是利诱。所谓威逼,就是指记考勤,偷偷进行小测验,或者在课堂上透露一些考试信息等等,你不来就吃亏。大学生们对此普遍的看法是,太廉价,甚至抓获列。至于利诱,就是搞一些花里胡哨吸引人的演示,采用高科技手段表达内容,甚至有些教授为了鼓励学生听课,会在课堂上发糖果,这些从实际效果来看都不太管用。

教育专家在分析完各种原因之后,得出结论,一个老师除了把课程讲好,讲生动,似乎别无他法。

那怎样的才算讲好呢,学生们给的最重要的两点期望是这样的。

首先,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因为知识点可以课下自己学习,而知识体系,需要教授们帮助搭建。

其次,能把自己看不懂的,想不清楚的讲懂。比如说一个概念,如果教授只是照本宣科读它在教科书中的定义,学生们还不如自己去查字典。这个概念是怎么产生的,和其他概念有什么关系,它有什么用途,这个常常需要教授讲解,大家来听课是为了这个目的。

通过美国咨询机构对大学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采取行动是很有目的性的,他们甚至可以一致地忽略那些外在的、表面上吸引人的因素。这对于做培训师的我而言,最大的启发就是不做画蛇添足的事情,专注于把课程讲好,因为那些不能帮助实现学生目的的事情,做了也是白做。

这个调查对于培训师而言第二点启发是,要把知识点讲述清楚,这是一门需要持续打磨的技艺。当代社会人们获取知识非常容易,但如何把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浅显易懂的讲解出来,这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这个调查对于培训师而言第三点启发是,如果在讲课中间的有些环节是回避不了的,即便完成它们再艰难,也只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采用绕路的方法。我们做事总免不了想要避重就轻,投机取巧。但是,很多时候投机取巧的结果就是失败,这就如为了让学生愿意来听课,除了把课讲好之外,似乎别无他法。


学生是否愿意来上课,更多取决于老师的课程讲得是否足够好,这是对作为培训师的警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