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孩子,孩子打架是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孩子被打,到底要不要还手,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因为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一个从事乐高教育的老师来罗罗家做客,跟六六玩了两个小时后,跟罗罗说,六六是她见过性格最温和的孩子,担心她在幼儿园会吃亏。罗罗只是笑笑,因为已经很多人跟她说过类似的话了。
有一些孩子天生性格温顺,因为家庭教育或者性格原因,被欺负之后不会还手,也不会主动抢别人东西。这是不是就说明孩子是“包子”性格呢?
罗罗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
她上幼儿园中班,两个小朋友搭伴跳舞,她突然被对方卡住脖子。老师发现后拉开两人,虽然老师批评了打人的小朋友。但她却再也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因为她再也不想面对自己被别人打的环境。
这时,罗罗的妈妈并没有强迫她必须回去跟卡她脖子的小朋友打架,也没有强迫她继续留在让自己恐惧的幼儿园,而是帮她分析,当时可以做出的各种选择,以及带来的后果。讲清楚了,让她自己选择。
她选了5岁半时上小学,课余时间又被送去学武术。虽然从来没有动手打过架,但她因为豪爽的性格,被周围的小男生称为女侠。
她渐渐长大,在看到卖鞋垫的老奶奶被城管欺负,她敢冲上前去跟城管辩论,结果她赢了,城管走了。中学时代,她开始一个人到全国各地旅行,从西藏到鸭绿江,各种恶劣环境,从来没怕过什么。
这个就是当初那个打不还手的“包子”姑娘。后来很勇敢。
一些妈妈觉得自己孩子性格太软弱会着急。其实没必要,作为家长,除了言传身教就是观察。
也没必要时时刻刻去干预孩子的行为,让他自己作选择,并尽可能给予理解和支持。
有家长教孩子:“有人打你,你就打他。”没太大意义,因为有些孩子真的不擅长打架,还手后发现自己跟对方差距很大,只会越来越怯懦,而且失去信心。勇气和信心是相伴的,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找出让孩子有自信的点,或许更重要。
罗罗说,5岁那年发生的事对她来讲,算是比较恐惧的。幸好它没有影响她的生长。如果当时六姥姥忽略她的意见,一定要送她回去跟那个小朋友打架。或许就是另外一个人生了。
六六刚上幼儿园,看起来比罗罗小时候还懦弱,永远安安静静,不争不抢。罗罗甚至都做好准备,她被打后,安慰她。结果上幼儿园后,非但没有被打。反而是老师跟她说,有小朋友推六六,六六板人家手指,把小朋友疼哭了。
罗罗吓坏了,打架直取要害,她从没交过。万一真的用力过大,把人家小朋友手指掰断了,就算自我保护也闯祸。于是罗罗赶紧告诉六六:保护自己可以,但不能扳手指,也不能真的伤害到幼儿园同学。
而且老师有时会让孩子带玩具或绘本去幼儿园,如果六六玩别人的东西,人家过来一把抢走。她会愣一下,但不说啥。但如果被抢的是她自己的东西,她会果断抢回来,偶尔也会轻微推别人。
虽然六六是班里年纪最小,个头也最小的女生。但如果有人打她,她十有八九会打回去,有一次带她去玩,一起出去的有个比她小一岁的弟弟,被别人欺负。六六冲上去保护了弟弟,或许是因为她的坚定和勇敢。使那个欺负弟弟的大孩子最终向她让步。
罗罗和六六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孩子。养育时也面临不同的苦恼。
因为孩子性格差异太大,没有适合所有孩子的方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尊重孩子最本能的选择。
孩子之间打打闹闹很正常。
孩子爱动手,也许只是当时不高兴或者得不到理解。也许是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许只是好动,但下手没有轻重。在事态不严重时,与其纠结怎么引导孩子面对这些问题,用条条框框影响他们,不如让他们用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去判断,还手or忍让?这是一种本能。
家长自己平常心,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当然如果眼看会出现严重后果,就要及时干预。
朋友圈曾讨论一个问题,说有个妈妈亲眼看到,一个小男孩被打后不愿意还手。爷爷一边逼他还手,一边说:“看你窝囊的,胆小鬼。”类似的话。
孩子之间打架本没什么,可是家人的逼迫以及还手不成功,反而又被打的过程,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更大。
那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暴力冲突该咋办?罗罗这样建议。
①与孩子一起分析当下的情况,分析每一种选择的利弊,尊重孩子的最终决定。并告诉他,需要承担选择带来的后果。简单跟孩子说,“不能打”和“你必须打回去”都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孩子性格不同,家长应该采用的引导方法也不同。
②保护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找到他的优点,多鼓励他。
③孩子之间的问题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有时候在大人看来很严重的冲突,在他们眼里只是游戏。家长可以根据情况适度干预,如果真有孩子做的太过分,家长可以私下找老师或对方家长谈一谈。
④一定让孩子注意躲避危险工具。有些熊孩子打架时,完全不考虑后果。用铅笔、筷子乱戳。面对这些危险的情况,告诉孩子,保护自己最重要,离远点吧。
家长教育孩子不要打人,是让孩子能成为一个温柔和善的人,受周围人喜欢。但如果过度教育导致孩子在被打时,想还手而不敢。因为怕妈妈生气,怕自己变成坏孩子,那这样挺让人心痛的。
在被人欺负时,是否还手先暂且不说。但我们要清楚告诉孩子:“宝贝儿不能随便去伤害别人,但也不能让别人随便伤害你。”
育儿其实就是大人在向孩子传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和我们友好相处,表达善意的朋友,我们要真诚回报。但同时对欺压我们,抱有恶意的人,我们要有力地选择反击。
当然引导孩子礼貌宽容,不是需要他做一个压抑自己情感的人。告诉孩子打人不对,但同样也让他知道,不必为了做一个所谓听话的好孩子,委曲求全。
如果孩子受伤害,父母别着急帮孩子讨回公道,先对孩子说温暖的话,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他身后,支持他。在冲突升级之前,让孩子自己来选择应对方式。
孩子的勇气来源于充足的安全感,被父母深深的爱着,便有了对抗的力量。一直说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是因为爱能带来勇气和力量。
即便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气场,你打我或是抢我的东西,我也许会还手,也许不会还手。但我不爱动手≠我可以被随便欺负,我不爱打人≠我没能力保护自己。
而这种气场很可能来自家长所给予的力量。罗罗问过六六,为什么面对大孩子。她还敢冲上去保护弟弟,她说,他欺负人是不对的,我不怕他,是因为有你们保护我呀。
所以爱是最好的教育。每个孩子和世界相处的模式不同,家长的任务就是,在正确引导的同时,给他更多支持,激发内在勇气。
也希望随着他们年龄成长,孩子气的无知者无畏,慢慢可以演变成理性的勇者无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