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周六深夜码完《后青年人群的焦虑与成长(一)》,周日一早便在同学群里转发,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再到挚友群,爱好群,全是后青年人群成员。从点击量来看,少有点击——“后青年”都太忙吧。也收到一些反馈,罗列如下:
很慌张,中年危机;
生活工作逐渐趋于平淡;
明知自己不好,却不愿意变好,但又不甘于不好的纠结阶段;
焦虑是成年后都有的;
有九零后(猜是95后)来表示同样焦虑的。
焦虑的90后已抵达现场。
有开方子的:
圈子和眼界很重要,要注意职业选择、行业选择和视野,选择同事们平均物质来源高的领域择业;
不用焦虑,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何苦拿未知的未来折磨现在的自己;知道自己不好,那就努力把握现在,让明天的自己过的好一点;
白天又在浙大上课。
上午课程临结束时,陆老师朗读了他的一篇新年寄语——《债,是你一生绕不开去的责任》,并透露了撰文的背景:元旦和家里吵了一架,就郁闷地待在办公室写字排解,直到凌晨才回家。当我们邀请他加入班级微信群时,他回应道:
.......哎呀,不加群了,群太多,信息太纷扰,时间不够用,感觉整天在浪费大把时光。......我呢,作为中国第一个留学意大利的民法学博士,毕业后,受王泽鉴老先生的提携来到浙大之江工作,和梁慧星等老前辈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又有青年才俊X、Y等陪伴左右。所以啊,有时在家里拖着地时,就会想啊,这大把时光都浪费了。这个年纪呢,正值学术研究的黄金期。但是琐事又很多,每天安静的阅读、做学术的毛时间还不到三小时.......老婆呢,也有她自己的事业,孩子又需要大人陪伴,这怎么平衡呢......困惑!
他从上大学到现在17年,一推算,也属于后青年人群。
二
在前文中,主要对后青年人群做了一个画像,分析了下焦虑原因:时代因素、原生家庭、个人选择、努力程度以及机遇。结合反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
1,即然成年后都会焦虑,那么后青年人群的焦虑有何不同?
2,后青年人群焦虑会更多吗?
3,如何破解焦虑?
对于第一个问题,个人认为后青年人群的焦虑不同于其它年龄段的成年人的。如果说有共同点的,大概是对于薪酬都不会嫌多吧,哈哈。若要用一个大词来一语以避之的概括,就是“发展问题”,但这样的词于解决问题没有任何意义。若具体化、可操作化,那就可以再细分了,正如前文中的两种需求分析:
后青年人群主要是对住房、职位晋升、加薪和较高生活品质追求的焦虑。
90后对住房的需求则大幅度降低,或者说家庭可以支援的力度更高。但他们对基于兴趣的工作选择,对好玩儿的事物追求则是后青年人群望尘莫及的。
更大年纪的(70年代生人)更大可能已有几套房了,他们的焦虑表现在对健康、事业维持方面,对于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更好的教育选择的需求会很旺盛。
以上关于用年代来对人群进行分类只是便于叙述,其实界线并不如数字般那么泾渭分明。有一句话说,朋友圈里是70后发圈休闲喝茶互相点赞,80后发圈心存理想无人问津,90后发圈无厘头搞怪留言互相友好的调侃。
那后青年人群的焦虑会更多吗?我个人觉得就种类来讲会更多。原因主要是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纷繁造成的:更长年纪展示的有钱、有闲、有品质,较小年纪展示的有趣和刺激,这些都琳琅满目的充斥在视野里。相对来说,焦虑的品类更多。但感受程度是否更严重?则不好讲,个人因素影响太强。
对于第三个问题,自己也作为一个后青年人群成员,并不比别人懂得很多,也正在力图迭代自己。上个月底,也就此写过一篇剖析自己的文字《关于我:简洁而又深刻的聊自己》。在前一篇有留言说职业选择,时值后青年阶段,当下的状态已经是一个职业选择的结果了,再谈去轻易改变职业是非常危险的,这里不会去笼统的谈改变还是不改变,因为个人的情况非常不同。试想,改变职业然后和一群更年轻的人竞争,优势何在呢?
在上一篇里谈到原生家庭影响,一朋友说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其实这并不是很新鲜的说法,一个人的成长是多重因素影响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家庭环境在一个人十岁甚至五岁之前影响最大,也最有决定性作用。不是有“三岁看老”的俗话吗?父母的学识,思考方式等会造就一个人的底层操作系统,然后会一环套一环的持续影响个人在成长中的一系列选择。这些选择很多人会以为只是升学选择、专业选择和择业选择等关键选择,这就比较狭隘了,它还包括而且可以说是平时生活中关键的点滴选择,比如一场聚会要不要去参加,一个dota要不要打,逛街要不要去......."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是么?
后青年的我们,说这些并不是去归咎家庭,因为那也没什么卵用,既不明智也徒增不和谐。而是若自己有心有意愿,可以去有所察觉和反思,然后有所改变。这取决于你的个人意愿有多大。
但若说:
你还要加倍努力啊,则是鸡汤;
你要多去搞好关系啊,则是厚黑;
你还不够努力,则是打鸡血的节奏。
有意的可以去咨询下专业的职业发展机构,多少有帮助的。
就我自己来说,目前则是在从价值观调整、思考力练习、学习方法迭代和工作方式训练上,开始像电脑升级系统一样升级自己,甚至是重装系统。平时在信息的摄入会有所选择,尽量避免过多的垃圾信息进入视野。业余时间使用上,也遵从一条主线,过多的聚会尽量避免。然后关注自己的事情,心理上则严禁去做无谓的比较。
由于践行时间短,暂时还没有突出的成果,就不细说了。但在这个公号里,会看到一些践行。以此,希望通过一个持续的、讲究方法的付出,能够逐渐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人生之路,看上去很宽,选择很多,但这路是由无数根并不笔直的、弯弯曲曲的独木桥铺就而成。而对于每个个体来讲,适合自己的有且仅有一根,重要的是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根弯弯曲曲的独木桥,然后认真的走上去。
题图摄影:Josh Adamski
图片授权基于:CCO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