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能卖九个亿,黄宾虹画才卖三亿四,两幅画背后的故事…

一、

齐白石,1864年出生。

黄宾虹,1865年出生。

很明显,简单比较就是俩人在年龄上貌似相差了一年。

但详细比较,却发现,他俩的年龄不仅真的整整相差一年,而且还都是在一月份出生。

齐白石,生于1864年1月1日,标准的元旦当天。

黄宾虹,生于1865年1月27日,只比齐白石相差仅26天(当然,还要加上一年)。

而1865年的1月27日,也更有意思,因为这一天虽然不是元旦,却是那一年的春节。

这样,他们出生的日子就更巧了。

一个元旦,一个春节,都是在新年,都是重要的日子。

似乎也都在暗示着各自的生命,将来都有一些重大的表现!

他们都生在了那个改朝换代,战乱纷纭,民不聊生,饥寒交迫,但也同样伟大的时代。

他们共同存世的九十多年间,世界格局动荡,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三次换代更迭。

而最终,两人都成为了那个时代,绘画界里的顶尖人物。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偶然还是巧合?

他们虽然经历了同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却又被命运裹挟,不由自主走了一条各自不同的坎坷之路。

因为各自出生的家庭父母影响?

还是因为他们在每一次决定命运时的不同选择,最终导致了他们后来也绝然不同的结局?!

也许,并不尽然。

二、

最近一次拍卖会上,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卖出了9.3个亿的天价。

而同样在一年中的上半年,一次拍卖会上,黄宾虹的《黄山汤口》卖了3.4个亿。

这是目前他们两人所卖作品,迄今为止,最高的价格。

2017年6月19日晚,嘉德2017春拍黄宾虹巨制《黄山汤口》以3.45亿元成交,创其个人作品最高成交价,买家是山东一家新能源汽车集团。

若是黄宾虹今天还活着,也许就会很自豪的再次说出他曾经说过的那句话:

我的作品,要五十年后才真正会为人所认识。

但同时,心里也许会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不服气。

凭啥,大家都是画画,他齐白石的就可以卖9个亿,而我的才卖3个亿。

生前就不被重视和认可的黄宾虹,死后这么多年了,难道还是被世人所误会,所冷落吗?

又或者说,黄宾虹真的不如齐白石厉害?

凭什么来判断?

就凭卖价高低?

但相对于齐白石来说,黄宾虹从来没能,也不曾以画画来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

他不像齐白石那样,从一开始就以画画来养家,最终一辈子靠画画,来作为自己的职业乃至终生事业。

并且还很自得,作为一个56岁高龄的北漂,就靠一支笔,画出了一个新天地,养活了自己养活了亲人,还养活了自己的一世英名。

而比起齐白石的这些,黄宾虹似乎差远了。

纵观黄宾虹的一生,似乎不知道他想做什么,而对于画画来说,更是从来不当主业,也在心里对卖画深恶痛绝,不耻为之。

当初的黄宾虹则是和谭嗣同一样的人物,是以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改变当时那个旧时代的落后,来作为他的奋斗目标和事业的。

画画只是他每次革命落败,逃亡之后的隐居消遣和打发时间的爱好玩意。

直到后来,他被那个黑暗的时代消磨的再也没有斗志的时候,似乎才一头扎进绘画,但却又总不被世人接受。

最终也没有像齐白石那样,靠卖画来养活自己和家庭。

也许有人会拿卖价的高低来判断他们作品的高低,乃至身价的高低。

齐白石流传身后的作品有3万多件,黄宾虹才有5千多件。

数量上就差了6分之一。

当然,艺术家本人身份量级、市场价格、作品稀缺性,这三点的确是衡量他们作品价值的关键因素。

而这两幅打破他们各自卖画最高纪录的作品,齐白石在画《山水十二条屏》的时候,是62岁,黄宾虹则是92岁,而且还是黄宾虹的绝笔。

同时,这两幅画,又都是他们赠送朋友帮助后的感谢,心怀一片赤诚,最终流传后世,造福今人。

三、

咱们先说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

此画第一次展出是在1958年1月1日至1月20日,在齐白石遗作展上。

这幅画“诗书画印”四绝俱全,“齐白石为这套作品编了号,从‘之一’一直到‘之十二’。每幅作品都有自作诗一首,每幅作品还都提了不一样的笔名。”

《山水十二条屏》12条屏的每屏画面尺寸纵180厘米、横47厘米。

分别为:

《江上人家》《石岩双影》《板桥孤帆》《柏树森森》《远岸余霞》《松树白屋》《杏花草堂》《杉树楼台》《烟深帆影》《山中春雨》《红树白泉》《板塘荷香》。

此画的第十二屏《板塘荷香》上有题款“子林仁兄”。

意思是这画当初是送给子林仁兄的,原来在1925年,齐白石63岁,齐白石已经在北京城寄居7年,原因是为避家乡兵匪祸乱。

前几年,老家湘潭白石塘附近的那些山林土匪们,扬言要齐白石主动纳贡,否则下一个抢劫对象就是他。

那时的湘潭白石塘十里八乡,都知道齐白石是一个大画家,画画赚了不少钱,光为人画一幅像,就赚20块大洋,家里的地都是大洋铺的。

所以,家乡的匪也罢,兵也罢,都把齐白石当做了最肥的羊。

齐白石听到这些,自然是心惊肉跳。

自己本是穷苦人家出身,好不容易,半辈子积攒这些家财,如果被抢,那不是要了自己的老命了吗。

齐白石思来想去,最后痛下决心,与其被抢,比如主动离开。

所以,为了避祸,他来到了北京。

来到北京做北漂,又是一番历经辛苦,好不容易积攒了一些钱财,却在63岁这一年,突然生病。

这场病来得不轻,一连七天七夜,人事不省,汤水不进,未知死活。

而就在他生病期间,北京城的名医——陈子林(子林仁兄)汤药伺候,寸步不离,也是七天七夜。

齐白石大病痊愈后,曾作日记说:

“六十三岁之火坑即此过去耶?”

病愈后万般感谢这陈子林,思来想去,无以为报,便精心绘此十二条屏,亲手送于陈子林,以示感谢。

为孤居异乡,生活不保,齐白石一向是以吝啬出名的。

而这次,能够慨然相赠十二条屏山水,简直非同小可,在当时可是重礼,堪称豪举。

那天,正好也是同时为祝贺陈子林50岁生日,所以,一并心意都在里头了。

四、

陈子林,生于1879年,父亲是晚清一代名士、维新变法思想家陈虬。

是近代著名的改良派思想家,是造诣很深的中医师,也是最早的新式中医学校利济医学堂创办人。

陈子林在民国年间于北京做馆名医,他是专门为国民党高官、北京缙坤、著名书画家、文人雅士看病,如蔡元培、徐悲鸿、张大千、于非问等人都请他为家人看病。

陈子林与他们都保持着密切的友情。

陈子林熟谙经典,慎求古训,又能别出心裁。

先后著《利济医药讲义》八册、《元经宝要》二卷、《瘟疫霍乱答问》一卷、《利济本草》六卷、《利济医统》六卷、《医雅》四卷、《医绎》四卷等医书多种。

其中,《瘟疫霍乱答问》一书,已被辑入《中国医学大成》,为发展中医科学作出贡献。

新中国诞生后不久,陈子林拜托北京著名裱画师刘金涛,希望将自己收藏的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卖掉。

据刘金涛回忆,当时,他曾去找过张仃和艾青。

二人到他家,看见此画后,张院长双腿跪地,赞不绝口。

后二人商议一人买二条,但主人低于4万5千元新币不卖。刘金涛只好继续找下家,最后找到黄琪翔和郭秀仪夫妇。

黄琪翔和郭秀仪夫妇看罢此画,没有讲价,即以4.5万元新币将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买下。

那时,这笔钱是天文数字。

据1955年实行工资改革,毛泽东的工资才404元。

黄琪翔先生曾为国民党上将,也是北伐名将、抗日功勋和爱国将领。

其夫人郭秀仪的祖母徐莲,是上海招商局会办徐润(字雨之,以字行世)的胞妹。按大家族的辈分算,黄兴还应该是郭秀仪的姑父。

此后又在1986年,台湾人白先刚(白崇禧第六子)敲开了黄家的门。

1938年黄琪翔任国民党军训部次长的时候,白崇禧是部长,两家关系友善。

白先刚小的时候,郭秀仪还抱过他,所以白先刚亲昵地叫郭秀仪为阿姨。跟着白先刚去黄家的还有一位,就是台湾的收藏家、画商王台庆。

1989年,王台庆成功说服了黄家,决定出让《山水十二条屏》。

王台庆说:

“购买郭秀仪家这组《山水十二条屏》时,我手头没有那么多钱,是一条一条买的。即,买了这一条后,拿到台湾去卖了,收到钱后再回来买第二条。”

王台庆还说,本来是想买给郑先生的,结果郑习惯性地要打折,所以没有卖成,于是转卖给了台湾长流画廊的老板黄承志。

黄承志回忆说:

“1989年底,王台庆兄来找我说有一套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要卖。

记得当时他拿了几张齐白石山水画照片,我看了觉得很好,一听价格要100万美金,合台币近3000万元,好一个天文数字。

当时虽然张大千的泼彩精品已有台币千万元的行情,而齐白石的画价仍然不高,一般作品的行情在六七十万台币左右。”

“交画付款的过程,也是曲折离奇。”

因为画在北京,钱在台北,卖方不愿把画交给中间人带走,而买方也不放心没有看到原作就把画款一次先行支付。

最好是买卖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当场货款两清。

但是中间人不愿让买卖双方见面,本人也不想身怀巨款赴约,然后再独自携带国宝画作闯关回台,冒二次风险。

因此最后双方同意一幅一幅地买,每次付10万美金,带回一幅画作后,再付10万美金去取第二幅。

有几次是由王嫂(王台庆妻子)送钱带画,这样来来回回地跑,前后花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

到了1990年3月间,总算把12幅画全部买齐。

完成这桩美事,也放下悬吊在半空中的一颗不安的心。”

黄承志回忆说。

至此,黄琪翔、郭秀仪夫妇旧藏的这套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一直珍藏在台湾长流画廊。

五、

而郭秀仪,则是齐白石的入室女弟子,年龄比齐白石小47岁,曾任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副会长,

1938年,27岁的郭秀仪与宋美龄、邓颖超等各界知名人士创建并领导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及“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

拯救、收容和培育了战争难童三万余名。

她把自己积蓄的2万余元捐献出来,并负担了442名难童的长年生活费用,每个难童每年生活费约60元。

当时郭秀仪的募款额位居第二,仅次于宋美龄。

1951年初,在老舍夫人胡絜青的引荐下,黄琪翔夫人郭秀仪与胡絜青、高尚谦和陶圣安共四位女士一起拜师齐白石,并举行了传统的拜师仪式。

从此郭秀仪师从国画大师齐白石,追随齐师杖履 , 侍奉笔砚达6年之久。

除专注领悟齐派精髓,苦练技法外,还善于博采名家之长。

向溥雪斋学兰石,从王雪涛习花卉,并常与胡洁青, 娄师白切磋研讨画技,多有合绘之作。

风姿绰约的郭秀仪,成为齐白石的女弟子之后,深受齐白石的信任与喜爱。

随后成为了齐白石晚年最得意的女弟子,称她是女弟子中最具发展前途者。

“只此人也!”

作为女弟子的郭秀仪家境富裕,出手阔绰,购藏了齐白石的大量作品。

更由于她交游甚广,人脉众多,还为老师齐白石作品的销售立下汗马之功。

在老师齐白石的生活方面,郭秀仪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甚至她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指示下,亲自安排老师的搬家等生活琐事。

师徒间建立起的这种深厚友情,一直延续至1957年齐白石去世。

六、

而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也是一段友情的见证。《黄山汤口》是黄宾虹送给一位叫做陈叔通的老友,杭州人。

《黄山汤口》五笔七墨具备,是黄宾虹画论主张在纸上“用兵”的有力例证。

晚年绝笔,力道老辣,堪称宾翁腕底山水翘楚。

此幅博物馆级的抗鼎力作,出版著录无数,一时不能穷尽,各处专着论及宾翁代表作,此件皆列于首。

此作品,是黄宾虹绘画生涯中的绝笔巨制。

此作绘于1955年,这年黄宾虹92岁,患有严重的眼疾。

他凭着记忆勾勒出了《黄山汤口》。作品流传有序,曾是黄宾虹知交陈叔通旧藏,曾入藏故宫博物馆。

陈叔通一生收藏了黄宾虹的许多精品。而在他所藏的黄宾虹佳作里,最重量级、最为精彩的之一,莫过于这件巨幅名作《黄山汤口》。

在黄宾虹生命中,陈叔通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贵人”。

令他一生充满感激。

解放之初,传统中国画正受到严重冲击。有一段时间内,黄宾虹状况并不好,许多事也都是有陈叔通在其中帮忙。

也正是托陈叔通的福,黄宾虹人生的最后,在杭州度过了一段简单又安心的日子。

为此,黄宾虹晚年每年都为陈叔通画不少好画,两人也经常通信。而陈叔通不仅自己向黄宾虹求画,也代他人求——比如为章伯钧。

陈叔通(1884年—1966年,享年82岁),名敬第,杭州人。

清末进士,留学日本。长期担任商务印书馆和浙江兴业银行董事,还是杭州女学和著名的私立安定中学的发起人之一,又是杭州《白话报》的创始人之一。

曾编写出版《政治学》和《法学通论》两书。

晚年又以古稀高龄投入反内战、争和平,反独裁、争民主的洪流之中,曾参与“十老上书”,反对国民党逮捕进步学生。

新中国成立,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第一、二、三届主任委员等职。

七、

陈氏为黄宾虹知交。

1919年秋,介绍黄宾虹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

两人在上海的时候就是邻居。黄宾虹太太宋若婴曾说:

“他每逢新春总画些梅花、水仙、天竹子、茶花赠送给友人,陈先生处总有的。”

解放之初,传统中国画正受到严重冲击。

黄宾虹所处的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即现在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因为受极左路线的影响,说中国画不能反映新时代,从而遭批判,并有取消国画系的打算。

黄宾虹也备遭冷遇。

所下聘书填的是“暂不任课之教员”,却必须参加政治学习,有几次被学校领导点着鼻子训斥,说他白拿了人民政府给的工资,状况很是不好。

陈叔通听说黄宾虹的状况后,便在其中帮忙。

促使黄宾虹却被礼请参加了浙江省人代会,又被邀请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省领导也前往看望。

这些处境的改善,即与陈叔通等来自中央的直接关心有关。

可以说,他是黄宾虹人生最后阶段中最重要的一个贵人。

陈叔通当时很受器重,是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任委员,分管中央文史馆。

他对黄宾虹走出困境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甚至,在汪己文编黄宾虹年谱时陈叔通打招呼,要汪不要把这件事写进年谱。

在两人来往的信中,看得出陈叔通很记挂宾翁的身体及家庭状况。

1953年年底,陈叔通提到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想请黄宾虹赴京任职,替他全面考虑了住所、高龄等的问题,认为“不宜远迁”。

黄宾虹担任艺专教授搬来杭州后,陈叔通从上海来探望他也方便了许多。

两人在上海的时候就是邻居。

“他每逢新春总画些梅花、水仙、天竹子、茶花赠送给友人,陈先生处总有的。”

黄宾虹太太宋若婴说两人“交往甚密”。

1952年2月,陈叔通和邵力子先生一同来栖霞岭拜访,黄宾虹和太太拿出茶叶蛋来招待,按照黄宾虹家乡安徽的风俗,只有很要好的客人来才能吃茶叶蛋。

黄宾虹为陈叔通作画,题款时,陈叔通要黄宾虹称呼“老弟”,黄宾虹执意不肯,两位谦让了好些时间。

待黄宾虹逝世后,陈叔通主编并自费出版了《歙县黄宾虹书画集》。

1954年初冬,黄宾虹收到陈叔通11月16日信,殷殷垂问,关怀备至,并请他作画一幅以张挂书斋之中。

这就是《黄山汤口》图。

1955年2月,黄宾虹为陈叔通作画后,一病不起,最终去世。

此画,从此成为绝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