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儿问:1506年,王阳明仅仅因向皇上写了封“只讲君仁臣直道理”的信,就被廷杖四十,下锦衣卫狱。坐牢一年后,远贬贵州龙场。途中,还伪装投江,才得以脱险。在龙场这个“瘴气流行”、“人迹罕至”、“鸟不拉屎”的地方,可谓希望渺茫。伯父,您能不能说说,王阳明的心态,是怎样调整过来的?
伯父答:是活在当下、苦中找乐的心态,救了王阳明。
初到龙场,觅一山洞,虽阴暗潮湿,却仿效家乡阳明洞,取名“阳明小洞天”。王阳明和仆人焚烧草木,开荒种粮,谷物长势喜人,引得当地百姓好奇,前来探望请教。王阳明热情接待,有问必答,耐心帮助他们学习种粮的方法。老百姓很开心,帮王阳明建了一座小木屋,依孔子“君子居之,何漏之有”句,名“何漏轩”。后来,王阳明将其改建成龙岗书院。
何漏轩建好后,又在附近修一小屋,依《尧典》“寅宾出日”句,
名“宾阳堂”,用于迎接往来宾客;又修一亭子,因阳明喜爱竹子有君子之德、君子之操、君子之时、君子之容,故在周围遍植竹子,名“君子亭”;又在山麓挖一洞穴,改建成居室,自己在里面读《周易》,名“玩易窝”。
几处住址和活动场所,王阳明都取了很文雅的名字;并且,还对每个地方都写了诗和散文。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还这么有趣,这大概就是王阳明那艺术性的自我心态调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