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昨天全家人边聊天边看春晚一直到凌晨,我们互赠红包。但是先生逗孩子让儿子给他磕头拜年(他们老家的风俗)
内心感受:烦,生气,一下子就回到了过去的情绪里。
内心需求:我感受到自己被“侵犯”的感觉。我想要尊重。
调整:1、我跟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把这种情绪代入到自己身上。孩子对这件事情还没有太大的反应,而我因为沉浸在过去的情绪里而发怒。
2、我看见自己的情绪,我不开心,我不想被别人不尊重。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你现在守好自己的界限就可以了,站稳。
3、等情绪过后我跟先生说了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虽说这是他们家乡的传统文化,但我不建议再给孩子灌输这种习俗,这个习俗不算是太有时代性。先生说起他小时候都是照着学,说只有磕头才有红包。我明白他把自己的信念灌输给了孩子。这件事情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沟通。
事件2、在各个群里抢红包
内心感受:好开心啊,而且抢了好几个最佳
内心需求:今年有金钱目标。
调整:1、领了红包给别人以最真诚的感谢。
2、抢到就好开心,抢不到也没事儿,哈哈
3、在群里回发红包,让金钱流动起来。
事件3、带孩子出来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
内心感受:开心
内心需求:希望能跟孩子一起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好好珍惜当下时光。
调整:1、带孩子选择绿色出行,坐公交车
2、跟孩子一路观看过年的新景象。
3、陪孩子好好玩。
成功七步法
接纳现状,了解原因,明确目标,放大效应,找到途径,增加资源,解除障碍。
KEY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凡事至少有三个解决方法
坚持+灵活,灵活的坚持,坚持灵活。
沟通五步法
1、创造和谐气氛(建立关系)
2、建立共同目标。
3、共同策划未来。
4、建立支持与承诺。
5、总结成功经验,灵活调整。
随堂小作业1
及时叫停,清醒五问。
1、事件:此刻,我在做什么?
打算带儿子去商场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这时候妈妈打来电话想跟孩子通话,我跟儿子说问姥姥过年好,儿子拒绝并跑开。
2、内心需求:此刻,我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我想让儿子好好跟姥姥说句话,免得老人失望。
3、情绪感受:此刻,我的状态如何?
此刻,我很生气。我好像脸上的表情不是很高兴,然后对儿子的态度不好,说他不懂礼貌。
4、调整方向:此刻,我如何调整状态才能达到我想要的结果。
A、深呼吸,我想到自己越了界限,不应该以带着期望的去跟儿子下结论,提批评。而且这个“我觉得应该跟姥姥问好是我的要”,我想让孩子懂礼貌,不想接收妈妈对我批评,说我不会教育孩子。
B、跟儿子道了歉,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为什么事情而一下子变得不开心,突然发现儿子长大了,而且能理解了我的情绪。真的非常感谢孩子的理解。
C、慢慢我开始想到为啥儿子有这些反应,是因为我答应他马上走,但是呢我又在墨迹,想看完《人间世》的一集,而且我又让他把自己今天计划内的作业赶紧做完。只是有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感觉,所以孩子的抵触情绪就来了。他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反抗我的作为。
D、想到这儿,快速收拾,带儿子出门。我们都非常开心,而且我因为刚才的觉察而跟儿子进行了沟通,他捂着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