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急太监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日堂中,我们经常会引用这句话品评事物:“皇帝不急太监急”。

“皇帝不急太监急”,通常用来比方当事人自个对该事不是很着急地去处理,而周围的人却在一旁着急,为其想办法出主意。这句话应该说略含贬义。

其实,这句话,历史上是有来历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漫长的帝制时代,皇帝过夫妻日子并不如我们幻想那样潇洒自如,随心所欲,却通常受着宦官的束缚。

比方,清朝时,乾隆正在某个妃子那里过日子———皇帝过日子并不稀罕,稀罕的是,皇帝在里边过日子,外面还站着一群宦官“旁听”。

听了一瞬间(通常半个时辰),这群宦官估摸着差不多了,就由总管宦官领头,我们齐声喊道:“是时候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假设里边不愿完毕呢,他们就再喊。如是三番,直到皇帝索然寡味、自动完毕停止。

假设连喊数声后,皇帝还不放人怎么办呢?宦官就会用丝被包裹着将妃子“强行”抬走。

这就是俗话所说的“皇上不急宦官急”的由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嫔妃侍寝却不能过夜,历史上没有清晰记载此规矩从何而始,现代史学专家以为,这儿边的因素可能是:

其一,为了安全,防止皇帝睡熟后遭暗算;其二,为了健康,防止皇帝夜里歇息欠好;其三,为了“作业”,夜里侍寝缠缠绵绵,会影响皇帝第二天上早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