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要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把“为民造福”贯穿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下足功夫念好“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切实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发展。

      坚持“深”字夯基。“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方式,更是创造人民满意政绩的“金钥匙”。“入深水者得蛟龙。”要树立利在长远的大局观,把精力放在深入基层。调研的“脚步要深”,用“一竿子插到底”的劲头,“串门入户”深入到群众身边,到田间地头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了解的“问题要深”,杜绝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要找准问题症结,把导致问题背后深层次的根源挖出来。

      坚持“实”字托底。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求真务实作为基本功,在“实”字上下足功夫。调查研究不是找几个人开个座谈会、听听汇报、要点材料。要用好“一线工作法”,亲自察看、亲身体会,多深入项目一线、攻坚前沿、群众身边,紧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任务、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和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多方听取群众意见,批评和表扬都要听坚持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

      坚持“细”字着力,调查研究要立足全局、着眼细微、把握整体。“细”就是细剖典型、以小见大。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不放过一个细节,不漏掉一处民情。如果调查研究重“上层”轻“基层”,忽略民情民意,只做表面文章、走马观花、浮光掠影,那么既浪费了资源,又贻误了工作,还寒了百姓的心。党员干部践行正确政绩观,要以谦虚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从细微处着手,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着力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弄明白,做到解剖麻雀、顺藤摸瓜,确保调研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坚持“准”字为要,调查研究的结果要“准”,把准脉,方能开好方。调查研究不是盲人摸象,也不是管中窥豹,要善于明辨是非、识别真假。要树立问题导向,到矛盾最集中、问题最突出、工作最打不开局面的地方,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必须敢于正视问题、发现问题,摒弃各种私心杂念,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直面矛盾、大胆揭短亮丑,致力于补短板、强弱项。深挖问题根源、力剖问题原因、把握问题实质,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疏通堵点、解除痛点,做到带着课题走下去、谋得良策提上来 。

      坚持“效”字收尾。“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对调研情况进行提炼和升华,力争形成有深度、有创见、有价值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要清醒地认识到,调研成果转化要打持久战,必须立下攻坚克难的决心,让调查研究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途径、成为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过程,坚持久久为功,不断落实成果,敢啃硬骨头,根治“顽瘴痼疾”,真正实现调研的最初目标,努力把政绩落在实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