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高级定制”奢侈品

作者:段   杨

唐代名相张九龄夫人董韶容之墓的发现引来万众瞩目,其墓中出土的一面金银平脱镜,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她的身份和地位。在唐代,金银平脱器物可是皇亲贵族才有机会使用的“高级定制”奢侈品。

金银平脱镜

**

**


◐金银平脱镜

直径15.4厘米、厚0.46厘米

**圆形,半球形钮,镜背贴布髹漆,围绕镜钮最内层为八瓣心形金片宝相花纹,每瓣为三重,最内重中心处为绿色玻璃珠;宝相花纹外为一周镂空曲栉齿环带;最外层为一周银片圆形方孔钱纹和一周金片联珠纹。

**

**

金银平脱是唐代盛行的一种传统装饰工艺,制作而成的器物富丽雅致、雍容华贵。

金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在锤碾至极薄的金银箔片上雕镂修剪出纹样形状,按设计布局用漆、胶等粘合剂粘贴于器表,然后在其上多次髹漆,待干透后打磨推光压在金、银片上的漆层,突显出漆地上的金银图案,使金银纹样显露并与漆地平齐,这种工艺即为金银平脱。其使纹饰与黑漆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器物也更显富丽雅致。

因做工精细、造价昂贵,即使在唐代,金银平脱器物也属极为奢侈之物,是达官显贵的专属。

比如唐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记载,唐玄宗就曾以金银平脱器物赠予安禄山,其中有银平脱破方八角花鸟药屏帐、金平脱五斗饭罂,银平脱五斗淘饭魁、金平脱酒海、金平脱杓、金平脱大盏、金平脱次盏、金平脱大玛瑙盘、平脱匣、金平脱铁面枕、平脱锁子等及其他用具。经由此可以想见,董韶容在家族中的地位必然不低。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

目前,传世和发掘出土的唐代金银平脱器物均较为罕见。其中铜镜数量最多,但全世界现存金银平脱镜也仅10余面。

这是因为金银平脱器物用漆经时间老化分解会失去原有特性,对外部环境要求十分苛刻,长期保存难度大。此外,此类器物耗金费工,而唐代后期国力衰微,曾先后两次禁造平脱等华贵奢侈物品,自此平脱工艺也日趋衰落。因此,能够保存至今的金银平脱器物更是弥足珍贵。

**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就展陈着这样一面华丽夺目的珍贵铜镜——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据资料显示,陕西历史博物馆还藏有一面金银平脱天马鸾凤纹镜,但要论目前西安出土的唐代平脱镜中最精致、最完整的一面,还属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其平脱技巧精美,纹饰雍容华贵,极具表现力,特别善于表现细节特征。镜背面的四只鸾凤头向上昂,足向后蹬,奋然展翅,冲天而起的形象栩栩如生,鸾凤羽毛的刻画更是表现得细致入微,生动逼真,四周还装点着金丝挽成的“同心结”,满含幸福长寿之意。

◐金银平脱天马鸾凤纹镜

图源 / 《唐代金银平脱工艺浅析》

◐金银平脱天马鸾凤纹镜

图源 / @路客看见

********


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

而作为古人的日常生活用具,铜镜在采用平脱等工艺技法之外,还采用不同材料并被附加各类带有祝福、吉祥寓意的文字、纹样和图案,塑造出独特的铜镜之美。

**比如这面陕西考古博物馆藏珍品——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出土于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孙女李倕墓。 **

螺,是螺贝类;钿,是镶嵌。这面铜镜以螺钿替代金银制作而成,作为盛唐时期皇亲贵族的“高定轻奢品”,螺钿铜镜也被称作“中国最美的铜镜”。****

螺钿工艺,就是将贝类磨制成需要的纹饰图案薄片,镶嵌在漆底的工艺。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唐代螺钿铜镜是一种漆工艺与贝壳镶嵌相结合的特种工艺镜,是唐代发明的螺钿平脱漆器新工艺。


◐八曲葵花形螺钿铜镜


陕西考古博物馆藏

镜背及镜钮面髹漆,嵌以蚌片制成的图案,镜背内区为八组小宝相花图案,外区为四对展翅鸳鸯,间以四组较大的宝相花图案,周围均镶嵌细小的绿松石片,给人繁花似锦的感觉。

李倕冠饰

平脱工艺的技术渊源,可大抵追溯至战国到两汉时期名为金银箔贴花的漆器装饰,及至唐代时工艺水平渐趋成熟,在唐开元、天宝年间最为盛行。

从史料及出土实物可发现,唐代平脱工艺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平脱器物种类有卧具、酒具、炊具、装具、食器、盛器、陈设用品等,从器物的质地上来说,有漆木胎、铁胎、犀角胎、玉胎、玛瑙胎等,工匠能够根据物品的用途、质地,采用平脱工艺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装饰美化。

比如李倕墓中出土的另一件珍品——冠饰,它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实验室微观发掘科学复原的冠饰。其使用了金、银、珍珠、绿松石、铜、铁、紫晶、琥珀、玻璃、象牙、贝壳、玉石等各类材料10余种,采用了铸造、捶打、鎏金、贴金、镶嵌、掐丝、金珠、平脱、彩绘等多种工艺,是唐代珠宝和工艺的集大成者。

◐复原后的李倕冠饰

图源 / @阿森的小小世界

冠饰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包裹发髻,由两件鎏金铜钗和多个金花钿组成,铜钗上各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金鸾鸟,缠绕着细金丝连接蓝水晶、红玛瑙珠和珍珠等饰件。下部戴在头上,只正面能看到的地方装饰着一幅花鸟蝶舞的图案。头冠的下沿是一条横置的金筐宝钿,双重莲瓣中间点缀着精致小巧的绿松石片,宝钿下垂吊着42枚玛瑙珍珠绿松石小花蕾,包裹着半球形的四叶鎏金铜片,极为雍容贵气。

******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碗******

还有2件采用了金银平脱工艺的珍贵瓷器——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碗。

它们出土于扶风法门寺地宫,不仅是我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秘色瓷器,也是目前仅见的瓷胎金银平脱器物。

这2件瓷碗既饰有银棱又在器表平脱五组鎏金银质团花纹,展现了唐代独特的工艺水平与审美风格,是将秘色瓷与金银平脱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稀世珍品,在史料中也鲜有记载。

考古专家表示,其所代表的晚唐时期应为秘色瓷二次装饰的顶峰,其中瓷胎金银平脱更是创新之举,这表明秘色瓷不仅有时模仿金银器的造型,而且也借鉴了金银器的装饰思路以达到色彩对比强烈的视觉效果。

◐鎏金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碗

这对碗内侧为青黄色,外壁髹漆,为五曲,每曲由薄银片制成的雀鸟团花作装饰,其中位于最中间位置的雀鸟以鎏金工艺加工;对碗的口沿以及圈足均以银箍相扣,金银平脱装饰与秘色瓷器共冶一炉,彼此完美结合,格调极为富丽华美。

◐雀鸟团花纹

来源:文物陕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