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像有人说,大学里不拍拖就白费了四年。
而我一直觉得,大学里没能去听一场演唱会是遗憾的。不一定是谁的Live,只纯粹喜欢那种一群恰好相遇的人焦点一致的场面。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觉得,他们可能认为看演唱会不如在家看MV;他们认为演唱会不过是一场集体大喊大叫大跑调的车祸现场;或者,他们认为看演唱会的投入与产出比不对称,听完了就结束了,毫无收获。
我的大学舍友们就是以上的想法。
尽管我们一起大半夜开过台灯恶补四六级,临阵抱佛脚;一起逛街,又互相嫌弃彼此买衣买鞋的眼光;也在四个寒暑假里游遍了大半个中国,压过很多城市夜里的斑马线。
很多人说羡慕我的大学生活,舍友之间的笑与闹,那种温暖和谐的关系大概是她们评价的全部原因。都说大学是浓缩了的社会,而我的大学是四个人的家。
我们习惯了抱团,习惯了做什么事情都得全宿舍全票通过,习惯了身边必须得站着的三个人,习惯了忘记友谊偶尔也需要喘息的时间。
舍友们都不愿意不喜欢去听演唱会,我又偏偏不喜欢一个人埋没在一场全然是陌生人的狂欢。于是,因为没能说服,因为没有勇气,那原本写在清单上的计划一拖再拖。
等我终于去听了第一场演唱会,已是五年后。可那兴奋跳动的心仿佛只属于大学四年,而现在更像是完成了一项任务。推迟弥补的遗憾仍是遗憾。
2
想起当年毕业时,我们彼此录下了各自的笑声,说是留在雷雨天时听。后来发现,终是散了后的日子里,雷雨几乎每天都是。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企,年龄构成是30岁以上占多数,性别比例是男的多,几乎没有共同话题。外加同事们每天忙得晕头转向,根本无暇去顾及我这种初入职场的小蚂蚁。
于是,我落单了。
所有东西我都得自己想,自己干,自己扛,因为对业务不够熟悉,加班到凌晨一点的异乡路上,我要自己走。我差点熬不下去,而舍友的关心只能是隔着屏幕的一句“加油”。
人生不是演唱会的门票,你不买了不看了,日子照样能过得不痛不痒。或许我欠大学的不只是一场演唱会,更是那个独立自主的自己。
我害怕同学在背后议论纷纷,“你看她自己一个人耶,是不是跟宿舍闹矛盾了?” 就是有这么多胡思乱想胡说八道的人。
可笑的是,我为了这些胡说的人糊涂了我的大学生活。
该一点一点披上铠甲的年纪,我把抱团当成了我的城墙。大学四年一过,环绕在身旁的人或一哄而散,或鞭长莫及。于是,在毕业后的残酷竞争里,孤军奋战浑身是伤。
3
大学里的集体主义并不一无是处,只是当你置身于一群人之中时,别忘了自己想要在其中得到些什么,成长为怎样的人。
抱团可以是为了取暖,为了互助,为了分享,为了利益最大化,为了成长加速度,而不要纯粹为了那一刻的不落单。
事实上,不落单也没有那么简单。你跑得太慢了,你所自以为的跟上前人其实是已被狠甩几圈后的偶然擦肩。
就像你想跟别人一起去看一场演唱会,结果别人坐在VIP席,而你只是山顶的朋友。
别用什么“难道穷人就不能跟有钱人做朋友?”、“难道卑微的人就不配站在成功的人身边?” 诸如此类的振振有词让自己的平庸生活得过且过。若你不是因为站的高度一致,匹配度趋同,却只是因某种偶然的有幸跟闪闪的星肩并肩时,或许会是你感觉到最孤单无力的一刻。
想起有次我任性地在ktv包了个大间,一个人唱了五六十首歌,明明唱的都是些能让人微笑的歌,我依旧泪流满面。那是我丢了工作的日子,那是我唱完歌要去赴一个刚刚升职加薪的朋友请我们大吃大喝的当天。
4
翻了翻家里的储物柜子,里面已静静放着几十张演唱会门票。
微博红人琦殿写过一段话:可能,最爱的歌手的演唱会,只能一个人去听。这是你送给你的玫瑰花。在台下红着眼眶摇的荧光棒,不想给熟人瞥见的眼泪,所有的尖叫和叹息,都是漫长年月的夜夜夜里,你和你自己的故事。
我没有哪个最爱的歌手,但这些年的演唱会没有一场约别人作伴。大概,我也只是想在拥挤的人群里捏出独属于自己的样子,演出我自己的solo。
总觉得,单独成长的倔强,结果都不会太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