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见真情——阅读原创《大猩猩》

32024 郭筱淳


                  细节见真情

                        ——读《大猩猩》

        绘本讲师培训拍合影时,每一位同学都要拿一本绘本,当时班班递给的就是《大猩猩》。我看了一眼封面,嘟囔了一句,好丑的猩猩。旁边善解人意的芬芬立刻给我换了一本。

    我并不记得当时手里拿着拍照的绘本是哪本 ,可是一直对《大猩猩》念念不忘。一回家,就立刻买来, 看了看封面,还是觉得丑,于是就丢在角落一直没有开封。

      直到昨天,我家宝贝从一堆绘本中,一眼挑中《大猩猩》,他说这只大猩猩超级帅。于是,宝贝带我认识这只又帅又酷的大猩猩。

      可是当我们深入绘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有些沉重的故事,爸爸忙于工作,疏忽了女儿,恐惧、 孤独、无助……这样的坏情绪仿佛能溢出画面,让我们感同身受。

      令人记忆深刻的是,绘本传达出的复杂情感,并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画面的细节。在与宝贝共读的过程中,就好像在寻宝,寻找细节的宝藏。

      细节一:大猩猩无处不在

      翻开每一页,我们都能找到大猩猩的影子,它在安娜的本子上,在饭桌的牛奶盒上,楼梯处的画(蒙娜丽莎变身大猩猩),在床头的台灯上,电影院墙上的海报……在跟宝贝第一遍共读时,我们就玩起了找猩猩游戏。有意思的是,在结尾爸爸要带安娜出去玩时,墙上的画却不见了猩猩的影子,变成了安娜与爸爸。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细节二:恐怖的家具

    绘本中,安娜家的椅子、床栏很大、很高,有点像监狱的牢笼,跟动物园里关着猩猩们的笼子如出一辙,而这似乎也代表着她与爸爸之间的距离与隔阂。而在故事的结尾,这种隔阂消失了,爸爸越过椅背抱着安娜,这也在告诉我们父女关系已经修复。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细节三:裤兜里的香蕉

      我们知道猩猩很爱吃香蕉,大猩猩带安娜吃晚餐时,香蕉就是猩猩的晚餐。而在故事的结尾,爸爸的裤兜里揣着一根香蕉, 这也告诉我们,大猩猩与爸爸的形象重合了,成为同一个人。

细节四:爸爸的衣服

      爸爸在家穿的衣服都是暗色系的,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与安娜的红色、黄色衣服形成鲜明对比。而在故事结尾,爸爸换上了跟安娜一样的红色衣服,顿时一扫阴霾,温馨满溢。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有哪些细节,我们没有发现?期待与小伙伴们一起“寻宝”!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