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需要引入各种各样的第三方模块来帮助我们提升开发速度。但是有时候这些模块里面又包含了许多我们用不到的模块,在打包的时候又一并打包进去了,这就造成了没必要的带宽浪费。这里以Vue项目为例。
一、准备工作
1. 使用 Vue Cli 3
这时我们就要掏出我们的Vue项目利器 —— Vue cli 3
在 CLI 服务中的 vue-cli-service build的文档中可以看到:
--report 和 --report-json 会根据构建统计生成报告,它会帮助你分析包中包含的模块们的大小。
在一个 Vue CLI 项目中,@vue/cli-service 安装了一个名为 vue-cli-service 的命令。你可以在 npm scripts 中以 vue-cli-service、或者从终端中以 ./node_modules/.bin/vue-cli-service 访问这个命令。
因此我们在build
项目的时候就可以这么做:
vue-cli-service build --report
./node_modules/.bin/vue-cli-service build --report
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帮我们生成报告,运行其中一个命令(第一个命令不行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运行第二个命令)后我们可以看到dist
目录下多出了一个report.html
文件:
这样,我们只要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report.html就能看到模块分析了,如下图:
2. Angular 项目
Angular
项目的ng-cli
同样有类似的功能,我们只需要在编译时加上--stats-json
选项即可。然后再通过https://webpack.github.io/analyse/对生成的json
文件进行分析,或者使用webpack-bundle-analyzer
插件。
3. 其它方式
如果是其它用户,则需要安装webpack-bundle-analyzer
# NPM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bundle-analyzer
# Yarn
yarn add -D webpack-bundle-analyzer
webpack 配置:
const BundleAnalyzerPlugin = require('webpack-bundle-analyzer').BundleAnalyzerPlugin;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BundleAnalyzerPlugin()
]
}
编译完成后同样可以生成分析报告。
二、echarts 按需加载
1. 新建按需引入配置文件
在项目中,我们可能不会用到所有的 echart 模块,只会用到个别图表或组件,这样我们就可以只引入用到的,能有效减少资源的加载时间。
我们先新建一个专门的 echart 配置文件来引入相关代码:
// 路径:@/lib/echarts.js
// 引入主模块
const echarts = require('echarts/lib/echarts');
// 引入柱状图
require('echarts/lib/chart/bar');
// 引入相关组件
require("echarts/lib/component/dataZoom");
export default echarts
当然也可以使用import
:
// 路径:@/lib/echarts.js
// 引入主模块
import echarts from 'echarts/lib/echarts'
// 引入柱状图
import 'echarts/lib/chart/bar'
// 引入相关组件
import 'echarts/lib/component/dataZoom'
export default echarts
具体有哪些选项,可以直接查看node_modules
目录下的echarts/index.js
2. 在用到的组件中引入 echarts
import echarts from '@/lib/echarts'
如果这个图表仅仅针对这个组件,或者说用户使用到频率很低,我们可以使用懒加载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等到用户使用到这个组件的时候才去加载echart
图表:
methods: {
init() {
import("../../lib/echarts").then(Echarts => {
// ...
}
}
}
这时我们再通过vue-cli
工具来重新build
项目,打开report.html
分析对比优化前后的echart
大小:
结果一目了然。
三、crypto-js 按需加载
除了echart
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别的第三方库也能使用这些方法来加载。
我们经常会这样使用:
import crypto from 'crypto-js'
// ...
crypto.HmacSHA1()
// ...
上面这种方式会引入整个crypto-js
显然除了HmacSHA1
方法之外,我们不会使用到别的方法,那样就非常得不偿失了,因此我们可以像下面这样做:
import HmacSHA1 from 'crypto-js/hmac-sha1'
// 如果要引入 Base64
import Base64 from 'crypto-js/enc-base64'
具体有哪些可以单独引入的,可以直接查看node_modules
目录下的crypto-js
目录
现在,我们再build
来看看优化后的对比:
简直天差地别。
四、UI库 按需加载
如果我们为了快速开发一些公司内部的后台项目,或者是自己想做点东西来玩玩,但是不想写一些重复的样式,我们就会采用一些UI库。一些知名的UI库都是十分完善的,几乎包含所有日常所需的组件,因此它们的体积也是十分庞大的。如果我们只用到部分组件,但引入了所有组件,这样就不值得了。
以Element-ui
为例,UI框架通过借助babel-plugin-component来按需引入组件。这里我就不再如何进行按需引入了,官方文档已经写得十分详细了,Element-ui官方文档。
五、懒加载
上面echarts
优化中就已经使用过懒加载了,相信各位熟悉Vue
的小伙伴都知道这种加载方式,我们可以在使用到该组件的时候再把组件下载下来。依我的经验来说,一般不常用的、单独的模块可以使用这种方式,通过import
引入。注意,这实际上是由webpack
提供的方法,而非Vue
自身提供的方法。
Vue Router
路由懒加载: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Router from 'vue-router'
Vue.use(Router)
const AsyncComponent = () => import('components/async-component/async-component')
export default new Router({
routes: [
{
path: '/',
component: 'AsyncComponent'
},
]
})
异步组件:
components: {
AsyncComponent: () => import('./async-component')
}
六、Moment.js 和 IgnorePlugin
常用的日期处理类库Moment.js
居然有540.76kb
,真是让人难以置信。见下图:
它如此巨大的原因是因为有很多语言资源文件,用于转化能成多国时间格式,见GitHub issue。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用到这么多的格式,但是我们不能像上面的echart
和crypto
那样按需加载,因此我们需要借助IgnorePlugin。
在Vue根目录下新建vue.config.js
文件,然后在里面添加配置: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configureWebpack: {
plugins: [
new webpack.IgnorePlugin(/^\.\/locale$/, /moment$/)
]
}
}
这时我们就可以按需引入语言包:
const moment = require('moment');
require('moment/locale/zh-cn');
moment.locale('zh-cn');
这时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大小:
七、总结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想大家也能感受到许多第三方库因为要照顾到绝大部分情况,因此会比较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只获取我们需要的部分。上面的对比图也显而易见了,减肥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通过上面的方式,能够较大的提升用户体验,减少项目加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