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求职记:一笼包子里的江湖与老乡情谊
一、凌晨三点的手机屏幕与命运的齿轮
大理的雨在凌晨三点敲打飘窗时,我正盯着鱼泡网的招聘信息发呆。手指划过“食品销售” 类目下密密麻麻的小字,直到 “云南禾牛食品有限公司” 的招聘简章突然跳出 ——“招区域销售经理,有快消品经验优先,包吃包住”。屏幕蓝光映着我胡茬初现的脸,右下角的定位显示距离 3.7 公里,像命运抛来的一根细红线。
简历发送键按下的瞬间,窗外惊雷滚过。想起昨夜给妻子打电话时,她抱着女儿在出租屋里说:“孩子又问爸爸什么时候回家,桌上还留着你爱吃的酒糟鱼。” 喉结滚动间,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钱包里女儿百日照的边角,那张泛黄的照片上,小公主正抓着我的食指咯咯笑。
二、老乡见老乡的茶烟袅袅
次日清晨的阳光穿过写字楼玻璃幕墙,在17 楼走廊铺成金箔。按下门铃前,我特意扯了扯洗得发白的衬衫领口,掌心的汗却在门开的刹那洇湿了袖口。开门的男人中等身材,鬓角微白,看见我胸前别着的 “上饶商会” 徽章时,眼睛突然亮起来:“哟,老乡!快进来坐!”
后来知道他姓叶,横峰县人,比我小4岁。办公室飘着熟普的香气,他掀开紫砂壶盖,茶汤在公道杯里晃出琥珀色的光:“在昆明遇到上饶老乡,比中彩票还稀奇。” 我望着他身后博古架上摆着的上饶剪纸摆件,忽然想起老家鄱阳湖的芦苇荡,此刻该是一片苍苍茫茫的白了吧。
“别叫叶总,喊我老叶就行。” 他往我杯里添茶,热气氤氲中,我看见他虎口处有道淡疤,像条沉睡的小蛇。后来聊起才知道,那是早年在广州工厂打工时被机器划伤的,“那时候穷啊,缝了三针没敢去医院,自己拿白酒擦了擦就接着干活。”
三、舌尖上的商业密码
话题转到产品时,老叶突然站起身,从冷藏柜里端出两个蒸笼:“来,尝尝咱们的拳头产品。” 白汽升腾间,玉米鲜花包子的甜香混着青稞包子的麦香扑面而来,前者馅心裹着玫瑰花瓣与玉米粒,咬开时蜜汁在舌尖爆开;后者带着高原谷物的粗粝感,内馅的牦牛肉末混着野山椒,辣得人后颈发汗。
“这包子皮用的是云南本地杂粮粉,” 老叶用竹筷戳了戳包子褶,“你看这纹路,跟咱们老家蒸笼里的包子一个道理,得让面醒够时辰。” 我忽然想起母亲在鄱阳老家做的米粑,也是这样讲究火候与手感。商业逻辑在舌尖化为具体的触感,那些关于 “产品力” 的抽象概念,此刻都变成了唇齿间真实的甜辣咸香。
“上个月有个上海来的餐饮总监,尝完咱们的青稞包子直接拍板签了 50 万的订单。” 老叶弹了弹烟灰,眼神里有骄傲,“但咱们不搞虚的,你明天跟着我扫街,咱们做的是‘脚底板下的生意’。”
四、扫街人的江湖法则
所谓“陌推”,说白了就是带着样品一家家敲门。老叶递给我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印有产品二维码的宣传单页、试吃装和便携餐具:“记住,进商超先找采购经理,进饭店直接去后厨找主厨,中高端酒店得从餐饮部总监切入。” 他拍了拍我的肩膀,“但最重要的是 —— 别把自己当 salesman,把自己当食客,真心换真心。”
我们走访的第一家店是南屏街的“滇铺子”。后厨热浪灼人,主厨正在颠勺,老叶笑着递上试吃装:“张师傅,尝尝咱们新出的玉米鲜花包,您上次说想要带点云南特色的面点,这不就来了?” 主厨接过包子咬了一口,腮帮鼓得像仓鼠:“嗯,玫瑰酱不齁甜,不错。下周先送两箱试试?”
看着老叶熟练地掏出货品目录登记,我忽然明白他说的“脚底板生意” 是什么意思 —— 不是机械地推销,而是带着对食物的诚意,把自己变成连接产品与需求的桥梁。那些在写字楼里显得冰冷的 KPI,此刻都化作了后厨的烟火气、采购部的茶香、餐饮总监办公桌上的半块试吃包子。
五、异乡人心中的秤
傍晚回公司的路上,老叶忽然问我:“你觉得咱们这行最难的是什么?” 我望着车窗外掠过的滇池夜景,想起白天被第十家饭店拒绝时的挫败感,想起掌心被宣传单页割出的细痕。“是被拒绝吧。” 我沉吟着说。
他却摇摇头:“是心里得有杆秤。” 红灯亮起时,他转头看我,眼神里有历经沧桑的通透,“咱们卖的是入口的东西,得对得住良心。你今天尝的青稞包子,牦牛肉都是香格里拉牧民家收的,没打过激素;玉米鲜花包的玫瑰,来自安宁的花田,凌晨三点采摘的。”
这话让我想起老家的父亲,他在鄱阳湖边养鱼三十年,最常说的就是“水干净,鱼才干净”。商业世界或许复杂,但本质的道理相通 —— 无论是养鱼还是卖包子,底子得干净,人心得实在。
六、月光下的入职决心
辞别老叶时,暮色已浸透大理的街巷。我摸出手机给妻子发消息:“面试通过了,后天就上班。” 她秒回的语音里带着笑意:“女儿刚才还抱着你的枕头喊爸爸呢,等你发了工资,给她买个新布娃娃好不好?”
路过便利店时,我买了罐啤酒坐在马路牙子上。夜风带来远处滇池的气息,混合着身上残留的包子香气。想起老叶说“销售这行,三分靠本事,七分靠坚持”,想起试吃包子时舌尖的震颤,想起白天扫街时某个小店老板娘接过试吃装时的惊喜眼神。
生存从来不是浪漫的事,但总有些瞬间让你觉得值得奔赴—— 比如异乡遇见老乡时的一杯热茶,比如食客咬下包子时眼睛一亮的表情,比如电话里女儿奶声奶气的 “爸爸加油”。明天就要开始跑市场了,帆布包里的试吃装会渐渐变少,通讯录里的客户会渐渐变多,掌心的茧子会渐渐变厚,但有些东西始终不会变。
就像老叶办公室里那幅书法:“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这个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都是带着家乡土壤的种子,在陌生的土地上努力扎根,把日子酿成甜美的果实。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 一边咬着带刺的玫瑰,一边把苦涩酿成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