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主题写作21】行有余力再读书

今天,我准备给这21天来的“高效阅读”主题写作,做一个回顾。


高效阅读前,需要了解的:

1.不必从第一页读

2.不必逐字逐句读

3.根据目标挑着读


高效阅读的7个策略:

策略1:明确目的、限制时间

策略2:全面了解,看清不需要读的地方

策略3:带着问题读书,记下重点

策略4:学会一部分就好

策略5: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

策略6:输出内化

策略7:不好的书马上丢掉


高效选书的4个法则:

结合现状,目的明确(不必赶时髦)

收集口碑,缩小范围(读评分高的书)

按图索骥,顺流而上(看书后的推荐)

购买方式,灵活运用(喜马拉雅、得到听书)


高效阅读三个具体的运用方法:

2/8法则:找出重点

看这本书的推荐语、目录、序言,看网友的书评、思维导图,或者自己快速浏览一遍,快速定位重点章节;


RIA拆书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阅读片段→引导促进→拆为己用


国王阅读法:

5分钟预览、5分钟快速扫过主要章节、剩下20分钟读重点章节。


反思:高效阅读真的有用吗?

高效阅读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帮你发现重点、筛选书籍、节省时间的方法。

节省出来的时间,拿去读真正的好书,而且要慢慢读。


深度阅读:破而后立

浅阅读:读完一本书,知道书中讲了什么内容,了解一些方法论,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去(也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去运用了);

深阅读:不仅仅停留在“知道”,还要设法去弄懂那些概念、观点,举一反三。


深度阅读的三个方法:

方法一:寻找更高阶的书

方法二:控制好难度

方法三:找到老师


主动阅读: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四个基本问题——

1.这本书在说啥?

2.怎么说的?

3.有道理吗?

4.跟你有什么关系?


高效记笔记

1.注重整体结构(提纲、思维导图)

2.注重解决问题(拆书法、摘抄法、方格笔记本)

3.深度阅读理解(PPT、写读后感)


理论性强的书VS实用性强的书

理论的部分,靠记笔记和理解;

实用的部分,刻意练习和行动。


抓住作者观点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1.论点(作者最终提出的观点)

2.论据(作者给出的例子,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

3.论证(阅读的“批判性思维”)


辅助阅读:读不懂的时候怎么办?

理解意思(读干货、读简介、读导读)

掌握结构(思维导图)

阅读原著(带着问题,慢慢研究)


反思:深度阅读,就是为了忘记?

大多数时候,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吸收”。

就像“学步车”一样,当你能够走路之后,它就没什么用了。

如果某些书一直都对你有启发?说明你还没真正掌握这本书。


三个步骤,从“知道”到“做到”

首先是拆分目标

其次是专注练习

最后是提高难度


结构思考力1: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先总后分、以上统下”。

在我们学习的领域,不管它多么庞杂,只需要用一个核心观点就可以统领全局,然后往下延展出许多零碎的观点,作为支撑。

就像金字塔一样,用无数的砖块垒成一个塔尖。


结构思考力2:如何用“结构思考力”来吸收知识?

从知识的“输入”到“输出”,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储存知识、管理知识、运用知识。


储存知识:

收集

存放

分类

定期整理

管理知识:

不要原封不动地背下来,要把知识打碎、重组。

运用知识:

1)列出应用场景

2)想想自己该怎么做;

3)如果可行性高,就去做;

4)做完了要总结反思,看看有没有效果;

5)最后,有效果就继续改进,没效果就放弃。


结构思考力3:让知识结构化,我们只需要做好这五点

挖坑、填坑、搭建结构、完善、检验。


构建知识体系,完成高效学习的关键一环

我们不需要记住大量的知识,我们需要的是“把关键知识串联起来”的能力。


整体性学习法:

1.搭建知识结构

2.构建知识模型

3.串联知识,举一反三


反思:互联网时代的慢成长

高效阅读,也会让人不容易沉下心来。

浮躁的时候,不妨想想故宫里那些、要用2、3年来打磨自己耐心的文物修理师吧!


差不多就是这些。

这里,我想说的是:阅读绝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行动才是。只读书、不行动,对每件事物有一大堆观点,但却没有自己的看法,不会的技能还是不会。慢慢就变成了“书呆子”。


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华杉详解论语》里面解释得很好:如果你想进入一个领域,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做这个职业、而不是读书。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思维模式:找到这个领域牛人推荐的书单,把书统统买下来,花半年一年读完、做很多笔记、写很多感悟,就可以变成高手了。

华杉说:打住,读下去你就读废了。正确的方法是,先去做,学着高手做,边做边琢磨;等到自己有一定的体会之后,再去读书,然后发现——喔,原来高手是这样做的。

然后,再去改进。


华杉说:行有余力再读书。

虽然我未必完全赞同华杉的看法,但我也认为,在学习中,“行动”是本、“阅读”是末,我们一定不要本末倒置了。


祝你成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天气冷的让我绝望,天气的变化让我真心不知所措。 下午看到好多的视频资源,就一直下载了好久。资源检索...
    侥幸汇成河阅读 186评论 0 1
  • 周一放学整理358方案,晚上加班改卷子。 周二下午加班整理科学PPT,晚上加班改卷子。 晚上整理手机相册
    茶香悠悠阅读 1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