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也包括学困生。学困生的学习问题是每位数学老师经常关注、交流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让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种冷漠的态度对待学困生,从一开始接手这个班就对其戴上一副“有色眼镜”,课堂上对其视而不见,然后课后利用大量业余时间或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对学困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辅导。老师为学困生感到心力交瘁,可学困生往往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与学困生沟通,从根本上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摆脱“学困”的境遇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小公主”“小皇帝”式的环境中;要么是粗暴,使学生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养成了懒惰和散漫。
2、家长行为不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已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为数不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了孩子。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教师和学生的歧视。学困生往往是因为某些原因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因而被同学孤立,使其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产生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
2、教学的失误。这主要体现在教学上的“一刀切”,让所有学生齐步走,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学困”。
(三)自身的原因:
1、体质较弱或身体某方面的疾病,自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以致成为“学困生”。
2、智力状况。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弱,也是他们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
二、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学困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2、注重感情倾斜。学困生几乎是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老师对学困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第一剂良药。这种爱不是故作特殊的偏爱,而是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不然他们会觉得老师对他们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同时,这种爱不仅仅来自老师,还应该来自学生集体,要让学困生感觉到老师不但没有歧视他,而且同学们也在真诚地尊重他,进而唤起他们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上进心。
3、唤起向上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学困生的转化,更多的时候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
4、教师要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①、对学困生坚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缓解他们的考试焦虑症。经常给学困生开展心理疏导,多谈心,多鼓励,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② 、教给学困生好的学习方法,减少学习障碍。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学困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在平时的交流中给他们介绍好的学习方法。不但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而且要强化记忆,思维,计算,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③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一笔人生财富。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计划性,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困生落实每天的学习、复习工作,要当天完成当天的作业,引导学生向主动,积极的良好方面发展。
5、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给予学困生一些鼓励的眼神,激励的语言。当他们做正确了,哪怕是简单的计算,一丁点的进步,我们同样给与他们表扬。在教学中,经常关注他们的进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促进他们的成长。
6、布置作业因人而异 ,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设计分层练习,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 课堂上对于一些简单题目给予他们机会,让学困生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作业有目的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
7、开展“一帮一”的学习竞赛,安排一名优等生带一名学困生,组成“一帮一”。课外一起读书,一起做作业,一起参加活动,优等生负责指导学困生的学习、辅导作业,检查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班里各个“一帮一”小组以每学月为一个小段进行比赛,评比。对哪个小组有进步的老师进行通报表扬奖励。期末进行总结,对进步较大的学困生实行“进步奖”,对帮、带的优等生则给予“最佳助人奖”。
8、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转化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持之以恒。此外,单靠老师的教育是不足的,必须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奏效。
总之,帮助学困生要从“心”开始,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热心、细心、耐心、信心、恒心,这些“心”汇聚在一起,其实就是一个“爱”字。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用尊重、理解、关心的话语去感化他们,用热情、智慧、真诚的行动去帮助他们。让我们用笑脸迎接他们,用爱心拥抱他们,以此换来每个学生灿烂美丽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