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不只有阳光与彩虹,这是个常有恶意,甚至难免肮脏的地方。我不管你被如何被人打倒在地,即便你的生命将可能被永远的留在拳台——无论你我,或者其它什么人,没人能比生活打出更重的拳来。但问题不在于你的拳头多狠,他在于你如何承受重击,然后继续向前。承受多少攻击然后继续向前,这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东西。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电影《洛奇》
一个好久没联系的朋友,最近给我发来微信,说"生活好没意思,觉得人生没有希望。"
我特别惊讶,因为我每次刷朋友圈都能看到她分享的各种"鸡汤文",什么再不努力就晚了、什么坚强独立的人最有魅力、什么人生需要不断征服自我等等,每一次分享她都会附上一句信誓旦旦的“自我承诺”。时间长了,我以为她过得挺好,不忍打扰。
我们聊了起来,她跟我抱怨工作好几年薪资却丝毫没涨、抱怨男友赚得还没他多…原本我以为,我在朋友圈看到的那个“努力”“独立”的女孩,现实中却并不如此。
我很好奇,以为她遇到了很抠门的公司,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便问到,“ 你们都没薪酬激励吗?”她说,“有啊,表现优秀的每年两次调薪机会呢。”然后我就问了她表现优秀的人都做出了怎么样的成绩,有哪些特征?她说,“要么就是做成功的项目很多,要么就是带动了公司销售额地提升。”聊到这,我大概了解了,我便问她,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吗?我这位朋友,几乎不假思索般地速度说,“工作狂呗。”
说到这,我想很多人都明白了,那些看似牛逼闪闪的光环后面都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很少看到朋友说她因工作加班,不难知道,对于工作她并没有像她分享的朋友圈那般努力。当然,如果只是每天多看几篇鸡汤文,也能成为努力的话,成功者肯定远超一半了。
当然,我并不否认鸡汤文带来的激励、乐观等正能量效果。我很赞同,当你内心感到迷茫时,可以读读别人如何确定人生方向走出迷茫的鸡汤;当你遭受重大挫折几乎崩溃时,可以喝碗如何重拾勇气再次振作的鸡汤…
因为,鸡汤文很大程度上,能让当时的我们要么斗志昂扬,要么自信满满,但,更多时候,喝完鸡汤,我们有真正吸收吗?还只是习惯性地动动手指,转发到朋友圈,“告诉”别人“我每天都充满正能量,我的生活天天都阳光明媚,岁月静好”。
如果这种分享成为了一种“仪式”,喝再多鸡汤,对我们有何用?你还是那个不愿努力工作争取加薪机会,不肯勇敢面对挫败的你,与朋友圈那个“你”相去甚远。
西方人说, 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等待生命就是等待死亡。生命不是用来等待的,而是用来穿越的。我们对待鸡汤文也应该有这种态度,它不是一剂神药,一旦摄入只需等着解决所有病痛即可。它要的是,你喝完,能去实践,去行动。
喝鸡汤不需要“仪式”感,也不要太多,刚刚好就好。与其在“仪式”中枯萎,不如在行动中绽放。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希望在充满嘈杂的年代,每天在这里跟陌生的熟悉的路过的你们,聊聊天,说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