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文/湖畔书苑·彭婧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千年之魂
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历史的见证,是传统的延续,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聆听历史之音,定传承之调,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们记录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源泉。加强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从大漠孤烟到江南烟雨,从塞北飘雪到南疆海岛,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孕育了悠久而璀璨的东方明珠,这是我们民族自信的底气来源,也是我们文化创新的活水源泉。
赓续民族基因,绽放多样光彩,文化在交流中包容共存。向“融”而进,和“合”弥新。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创丝绸之路,郑和因七下西洋打通东西商路,文明交流互鉴的步伐从不停歇,一带一路共享时代的发展机遇,中华文明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胸怀始终如一。世界上每一个文化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独特文化特色。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新技术的出现,让文化遗产有了“活起来”并“火起来”的可能。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为文化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增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社会各界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加强公众的文化教育和意识提升,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珍爱传统,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千年之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保护和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文化的瑰宝永远闪耀人类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