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旨:《兔罝》是诗经中的第七篇,也是《国风·周南》中的第七篇,这首诗是一篇描写西周时期军事演习场面的诗歌,描写了一支训练有素、威武雄壮的部队在进行军事演习时高昂的士气以及整饬的军容和严明的军纪。
【诗经原文】: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
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士兵佣
【自作注释】:
1、肃肃(suō):严密的样子。
2、兔(tù):兔子。罝(jū):捕兽的网。
3、椓(zhuó):敲击,敲打。
4、丁(zhēng)丁:象声词,敲击木桩所发出的响声。
5、赳赳武夫:赳赳,威武雄壮的样子。武夫,就是武士,士兵的意思。
6、公侯:西周时期的爵位,周初武王分封天下诸侯,将诸侯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公是最高等级的爵位,候次之。如周公,召公,齐太公吕尚就是一等爵位。
7、干(gān):本指起防御作用的盾牌,原始社会和上古社会中的一种舞蹈,干戚之舞。
8、城:就是指城墙。城和干都具有防御的功能。
9、施(yì):设置,与《葛覃》中“施于中谷”中的施意思一样。
10、逵:逵,指道路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是中指大道
11、仇:同“逑”。是伴侣、搭档、帮手的意思。好仇就是好的帮手的意思。
12、中林:就是林中的意思,诗中指树林的深处。
13、腹心:就是心腹、亲信的意思。
【自作原诗翻译】:
布置严密整齐的捕猎工具,往地下敲打木桩,敲击声丁丁作响。这些士气高昂、威武雄壮的战士啊,真是公侯们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才呀。
布置严密整齐的捕猎工具,将捕猎装置布置在猎物出没的路口。这些士气高昂、威武雄壮的战士啊,真是公侯们万里挑一的勇猛之士呀。
布置严密整齐的捕猎工具,将捕猎装置布置在茂密的丛林深处。这些士气高昂、威武雄壮的战士啊,真是公侯们忠心耿耿的好士兵呀。
【诗旨分析】:
关于《兔罝》诗的诗旨。历代都有不同的解释,无外乎经派的理解,无外乎文王之化,周公之贤。后妃之德。这种解释将诗旨拘泥于几个人身上,而不能将诗旨拓展延伸到大的历史环境中去解读,落入了讲经的窠臼,显得牵强附会,甚至一代又一代的集注者在这种老套的格势中“优哉游哉”,没有任何推陈出新的见解。
比如《毛诗序》中认为:“《兔罝》,后妃之化也。《关雎》之化行,则莫不好德,贤人众多也。”
朱熹《诗经集注》中认为:“化行俗美,贤才众多,虽罝兔之野人,而其才之可用犹如此。故诗人因其所事以起兴而美之,而文王德化之盛,因可见矣。”
对与《兔罝》这首诗的诗旨,笔者认为,何尝不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呢,从诗的题目入手解析。
“兔罝”,顾名思义就是捕兔子的网。因为兔子动作敏捷,奔跑速度非常快,如果要捕获兔子,人以奔跑的速度想要追上兔子是不可能的。捕获兔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网,而且需要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在兔子奔跑的方向上设置网状的工具,寻找兔子的猎人发现兔子之后,先是虚张声势的追赶兔子,兔子受到惊吓,会使劲的奔跑,这个时候一起协助捕获兔子的其他猎人在多个位置布置妥当,兔子最终会自投罗网。捕获兔子就大功告成了。
由此而可以得知,“兔罝”这个词语最初就是指捕获兔子的网具。汉语的词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词义的变化。有理由相信,“兔罝”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慢慢的变成了狩猎的代名词,进而引申为当时的军事演习或者军事舞蹈,因为在古代狩猎活动和军事演习有着紧密的联系。或许是因为兔子奔跑速度快,很难捕获吧,也或许是因为“狡兔三窟”的缘故吧。汉语词语的词义变化我们从很多的与中都能看出一些端倪。
比如“鱼罾”这个词语,罾就是指渔网,“鱼罾”的意思就是指不与的渔网。后来把自投罗网的,或者进入别人设下的圈套就叫做“鱼入罾口”,见《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却说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自变量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又在关公眼中带写樊城一笔。城北十里山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伏笔甚妙。看了半晌,唤向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将士问曰:“将军何以知之?”关公曰:“鱼入罾口,岂能久乎?”坡名落凤,庞统被射;川名罾口,于禁被擒,正复相似。而庞统则自觉之,于禁则不自知,而关公知之。
“兔罝”和“鱼罾”这两个词语的在引申义的产生上是何其的相似。汉语中还有很多的词语都可以印证这种词义发生转变的情况。
如“狼烟”这个词语,最初的本义是指狼粪点然后冒出的浓烟,后来引申为战火或者有战事发生,如在“狼烟四起”这个词语中的意思。如“虎口”这个词语的最初本义是指老虎的嘴巴,也指手中的一个部位,后开引申为危险的地方,如在“羊入虎口”这个词语中的意思。还有如“马屁”这个词语,最初的本义是指当要称赞别人的马匹时,人们总是习惯于拍着马的屁股说这是一匹好马,后开引申为阿谀奉承的行为和言语如“拍马屁”。
在回到“兔罝”上来,最初的本义就是指捕获兔子的网具,“兔罝”在词义的演变过程中慢慢的变成了狩猎的代名词,进而引申为当时的军事演习,因为在古代狩猎活动和军事演习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的论断是笔者第一次提出)。或者一种军事舞蹈,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从“干戚之舞”中可以得到佐证,关于“干戚之舞”的解释详见与笔者的文章《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美德——读<诗经>第二篇<葛覃>有感》。
【诗意赏析】:
将“兔罝”理解为当时社会的一种军事演习似乎更加的妥切一些,将这种理解置于西周初期的历史环境中就显得一目了然了。西周时代,狩猎本就是操练战士行军布阵、将军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举行定期的军事演习。
这首《兔罝》诗的章节结构和前面几首如《樛木》《螽斯》《桃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全共三章十二句,每一章四句,第二章是第一章的复沓,第三章是第二章的复沓。全诗采用“复沓”形式咏唱,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将诗意诗意逐章递进,将诗旨逐章升华。
从诗的章节结构来看,首章的“肃肃兔罝,椓之丁丁”,第二章的“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肃肃兔罝,施于中林”,都是开章起兴,但是在起兴的同时,字里行间也有着对具体军事演习的事情的的描写。就像前文说的那样,如果将“兔罝”理解成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的话,就很容易理解了。这场军事演习围绕着排兵布阵、以逸待劳这个演习科目而展开。暂且将这种科目的演习叫做“兔罝”就恰如其分了。
来畅想一下当年的这场规模宏大的“兔罝”军事演习吧。这一天是事先约定好的举行“兔罝”的日子,几千名身着戎装的将士进行了这场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他们士气高昂,威武雄壮,军纪严明,军容整饬。他们在山间、平地、丛林中统一听着指挥官的口令,看着站在最高处的指挥官手中的旗子,指挥官镇定自若,胸有成竹,这场排兵布阵的演习就像是狩猎中的追逐与捕获野兽一样,需要所用的士兵协同配合,统一听命,指挥官手中的旗子指到哪里他们就冲到哪里。因为只有平时的训练有素,到了战场上才会以一当十,才会得胜而旋。
只见指挥官的旗子向下面一指,平地上等候命令的士兵快速出击,他们在平地上摆出坚如铜墙铁壁的方阵,他们的呐喊声震耳发聩,发出如“椓之丁丁”的狩猎时敲击木桩一般的声音。他们是一群血气方刚的英勇士兵,确实是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才呀。
平地上的排兵布阵刚完成,这个时候只见指挥官手中的旗子向左面一指,埋伏在山上等候命令的士兵快速集结,他们在山间的各个路口摆出水泄不通的阵型,这样的阵型如果到了战场上定会让敌人闻风丧胆,任何敌人都逃不出这样的包围圈,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呐喊声震彻山林。这些士兵们真是万里挑一的勇猛之士呀。
山间的排兵布阵刚完成,只见指挥官又把旗子向前一指,隐藏在密林中等候命令的士兵快速集结,他们在密林深处摆出如蛛网一样的阵型,这样的阵型非常适丛林作战,这样的阵型如果到了战场上,任何敌人都会成为罝中之兔,对付敌人简直就是“瓮中捉鳖”。密林深处传来士兵们响越山谷的呐喊声。这些训练有素的士兵呐喊声震彻山林。这些士兵们真是忠心耿耿的好士兵呀。
“兔罝”的这种排兵布阵,以逸待劳的军事演习无疑是相当成功的,站在最高处的指挥官看到这一支尽收眼底的威武强大之师。心中不由得豪情万丈。这样的一群士兵是真正的“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是真正的“赳赳武夫,公侯好仇。”,是真正的“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可以说指挥官指挥得当,士兵训练有素。
在三章复沓的咏唱之中,这种豪情万丈也因“公侯干城”、“公侯好仇”“公侯腹心”的逐章递进和升华,而增让整首诗回味隽永。让人的思绪一直沉浸在“兔罝”这场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