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继续读的黄帝内经原文,读的还是生气通天论,经典越是细细咀嚼越是有味道。
我花了两个星期来来消化这篇文章。也就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生气通天论篇
一边诵一边抄写,反复重复。之前写了三篇笔记总结,今天是第四篇。为了复习之前学了什么内容,也顺便理一理这一篇的逻辑是什么,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1、阴阳四时之道
2、阳气之道
3、阳气生理和病理
前面的内容分别强调了阴阳四时之道非常非常重要,人要顺应阴阳四时去生活。
再接下来详细讲了什么是阳气?阳气也就是人活着的那一口气,阳气都发挥什么作用,在人体可以保卫人体、养神、养形体。
今天是第四篇:阴阳之要、及生病
作为本篇生气通天论压轴,我们来看看到底都讲了啥?
压轴的东西肯定是很重要的,不知道我们读书的人能否读懂写书人的良苦用心。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阴阳四时是万物生命的开始和终点,是死和生的根本,如果违反了阴阳四时的规律就会导致身体灾害疾病丛生,相反,如果顺应四时去生活,就不会生病,这就是所谓的得道。
你看,黄帝内经讲的得道并玄。你只要顺应阴阳和四时、四季跟着自然的节律去生活就是“得道”了。
一开始,本篇一开始,开篇就把最重要的观点提出来,中间论证了一番,最后担心我们不懂,用几个例子来说明。
举例说明: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外因:
风是一个看不见莫不着的东西,有时候它是吹风的风,而大多时候,中医的这个风是指看不见的那些邪气,也叫“贼风”。这个贼风最容易跟谁一起呢,就是更那些过多了的,太过的自然的“六气”,太多了也叫“淫”,四时、四季正常的自然气叫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自然六气的变化可以生化万物,太多了就成了伤害人的邪气。
风客淫气什么意思呢?客就是外来的,客居的,占位的。这个风太多呢指的是邪气,邪气就伤人。这些邪气最容易“跟风“,结合在一起狼狈为奸,所以有风寒、风湿、风燥、风火等。所以这里也说风为百病之长。
精乃亡,这个精应该是指人体内的精华正气,也就是气血阴阳津液等,也就是所谓的”精气夺则虚“,精亡也就是虚少的太多了。邪伤肝,肝在天象木,与风同气。所以也叫风木。风邪来侵犯,最容易伤的就是肝。
肝是什么呢?伤肝,这个肝并不单纯的只是西医所谓的肝脏。中医的肝是一个系统,也叫肝藏(cang)。
如果说自然界的六淫跟风来犯伤到人体,引起人体正气亏虚,这叫外因。
那除此之外呢?
”内因: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因而大饮,则气逆。
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例如吃的太饱了,筋脉横解,就会引起痔疮。什么叫横解?我的理解,看看静脉曲张的就知道了,那个就是经脉横解。
大饮,饮水太多或者饮酒太多,引起气上逆的病。也叫水气上逆,发作起来会喘、会咳还有呕吐的,严重的头晕、发作欲死等等。
强力,使大劲了,伤了肾,伤了骨,高骨也大骨,犯指人身上,支持人体的骨架。例如脊骨、臂骨、肘骨等。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啊,负重太过不仅仅伤了骨头,还伤了肾,这个在农村最常见了,农村人肩挑背扛,超负荷的承重是家常便饭。
这里举例吃太饱、喝太多水、负重太过的引起的这类病,也就是饮食、过劳导致人体生病。
阴阳要诀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重点来了,讲了那么多例子说明,无非就是要突出重点。生怕我们不懂啊!
重点是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之呢?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什么意思啊?
开篇讲了阴阳很关键啊,阴阳是天地之道,万物终始啊。
阴阳关键又在于,阳密乃固。这个阳气就好比人体的太阳,能量越足就越能集聚,就好比电储存在电磁里边一样,封存起来慢慢用。如果阳气不能秘藏就胡乱外散,就浪费了。
而且变成一种病态,例如阳强不能秘,就好比一些男人老是阳气外散,欲望太多,到处去乱搞,最后导致阴气乃绝。最直观的就是男人丁丁一直不倒,就需要泄精,最后只能精尽人亡!
又例如现代人,老是熬夜。本来阳气要秘藏,夜晚要睡觉。但是熬夜继续需要振奋阳气来工作,最后阳气熬干了,人也透支完了,透支的不仅仅是肾,是身体被掏空。
阴阳不和,就好比春天没有秋天,冬天没有夏天。春秋是一对阴阳,冬夏是一对阴阳。所诶阴阳左右之道路也,左是木是春天,主生发。右是金,是肺,主敛降。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火为阳,水位阴,阴阳的代表之象。
阴阳和才是正常的,符合天道的。也就是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中国一个传统家里边,女主内,男主外。男耕女织就是阴平阳秘。
阴平,是什么呢?
平就是平容,包容,收敛纳藏。秋主容平也差不多就是说的是这个意思。女为阴,象地,厚德载物。女人德厚才能载动男人的气。女人要管得主男人,而且这个管是靠的厚德,靠的是‘荣平’也就是女人天生阴柔的一面。而不是强悍。
人的身体也一样,如果阴太重,太强,阳气就会外露,外浮,不能秘藏,就变成一种透支的状态。现代人身体许多都是一种阴不平,阳不秘的状态。也就是
男人在外面打拼,回到家有妻子的照顾,男人始终会回家,男人就是阳啊。回家就是阳气秘藏。相反,如果家里的女人是一个厉害的主,男人不想回家,老是在外面乱搞,这就是阴不平,阳不秘。极端的就会阴阳离决,生死边缘。
阴阳离绝不就是一个家庭破溃的状态嘛,人的身体也一样。
除了自身阴阳的问题,哪些东西会导致阴阳的损伤呢:一个是四时,一个是五味。
反四时: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反四时,阳气不固,伤阳,进一步伤到人体的五脏。
违反一日的四季规律,容易外感寒露、伤风,容易得恶寒发热的病。
春天伤风,邪气流连,导致腹泻的疾病。(春三月,此谓发陈,养生之道,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伤于暑,秋天发寒热往来的疟疾一样的疾病。(夏三月,此谓蕃秀。养长之道,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伤于湿,引起气上逆,引发咳嗽,进一步导致气虚引起痿厥的病。(秋三月,此谓容平。养收之道也;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伤于寒,春天容易。(冬三月,此谓闭藏。养藏之道也;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伤在五味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
过食五味,伤阴,伤了形体五官。
上面讲了许多的阴阳四时的道理,但是担心我们不会用,举例说明,你看如果不顺应四时,不按四季的规律去生活,人在春夏秋冬就容易得什么病。
另一方面,从饮食上,正常情况下人体五脏靠自然五味来养,如果太过了又反伤五脏。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只有谨守上面所说的阴阳之道,才能保持长寿。
小结本篇要点:
1、阴阳四时、就是自然的道,顺之就是得道
2、阴阳的要点;阳秘乃固守,阴平阳秘
3、外邪、大食、大饮、大力都会伤及人体生病。
3、反四时伤及人体之阳、阳气,引起阳气不固;过食五味伤及人体之阴、五脏。
一起读黄帝内经吧,读着读着许多中医基础就有了。
我是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喜欢写文字和经典故中医的80后中医。
中医是一种爱好,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