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可塑的。

前天习得的了行为背后的内驱力是对“刚需”的利用,之所以说是利用,是因为我们要利用“刚需”所产生的行为——没有了就不行。应用到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上,那些少数人在做,或者少数人做到的,特立独行的事情。还能通过“刚需”来反思我们想做却没能做成的事情背后的原因。


当你真心喜欢做某件事情,通过这件事真正感受到了好处的时候,它对你来说就是刚需。


对于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从来不是痛苦,而是根本停不下来的乐趣;对于喜欢锻炼的人来说,健身从来不是煎熬,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喜欢打游戏的人来说,如果让他停下来不去做,反倒是一种折磨。


所以天生条件弱,周围环境差其实都是借口而已。


李笑来老师之前的老板——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肯定是对的,因为所有的“刚需”都必然是习惯,甚至,“习惯”很可能只不过是“刚需”的另一种说法。


而当年这句话当作是俞敏洪给员工、给学生洗脑的工具而已,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所谓的“鸡汤”。进而相反的,这个很朴素、很锋利的方法论到达一种“自证预言”必然自证的境界。


实际上对一些人来说,“优秀”真的是刚需。要做,就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注意,是“最好”而不是“好”或者“很好”……


不要让“找借口”成为一种刚需。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各种各样的利用,说服自己可以放弃。


这种习惯是一个硕大的坑。若果你往坑里看一下,就会发现无数人在下面挣扎。


还有一个常用的借口是“等待”:等我到了XXX岁,我就要如何如何。年龄的增加并不保证能力的提升,如果不努力,不论你到三十岁还是四十岁,同样都可以是碌碌无为。这并不是岁数的问题,而在于你是否让优秀成为你生活的刚需。


实际上如果是刚需,你根本不会等待1分1秒,因为不做,对你来说损失很大,所以即便做不好,你也会硬着头皮去做……


所以说,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而且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科学家们对人脑的认识突飞猛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大脑是可塑的。


用进废退是最适合形容大脑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们认为多就是好吗,其实和少是差不多的;你们认为快就是好吗,和慢是一样的;很多时候做一件事或者等一个人会很着急,可...
    悦心教育杨小媚阅读 1,664评论 0 0
  • 导语 废话不多说,直接开 绘制饼图http://blog.csdn.net/wsjshx/article/deta...
    欢欢1206阅读 3,08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