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说,应该是从我记事以来就开始了。
我二叔初中毕业,年轻的时候在乡政府工作过,在当时绝对是个文化人。二叔平时喜欢看小说,家里藏有《说岳全传》《隋唐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我从小就爱偷偷跑去翻出来看,就这样似懂非懂、一遍又一遍看完了所有小说。被忠义的岳飞、奸佞的秦桧、侠义的鲁智深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所吸引,因狮子楼怒杀西门庆而拍手叫好,为征方腊损兵折将而痛心疾首,有感于个人命运和家国兴衰的息息相关,有感于历史变迁下个人力量的渺小。
小学三年级我买了一生中第一本连环画——《敌后武工队》。那年,我家门前梨树结果了。树子不大,但第一年居然成熟了17个又大又黄的梨子,摘下来一称还有20斤。我抵抗住了水果的诱惑,主动提出拿街上卖掉。由于我家梨子品质确实好,很快被人以20元钱买走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20元钱无疑是一笔巨款。我私自做主,用其中大约1元钱奖赏自己,为自己买了那本课外书。那本连环画,我珍藏了很多年,但后来几经搬家,最终不知去向了。
小学五年级,我无意中从村里的长辈那儿接触到了第一本武侠小说《七剑下天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到处借阅《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等武侠小说。课堂上悄悄压在课本下看,午夜躲在路等下看,清晨爬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看,最幸福的莫过于下雨天躲在被窝里看小说了。就这样,我几乎把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看了个遍。
读初三以后,从梁羽生、金庸转向喜欢看古龙、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了,富有哲理的语言对白、不羁的人物个性、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都深深的吸引着我。总是幻想自己有一天突然获得武功秘籍,无意间打通任督二脉,邂逅侠女娇娃,联袂纵横江湖、快意恩仇。
高二那年暑假,读中师的二姐给我带回来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这是我得到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我跟随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巡视华夏文化,感叹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古老的深层文化,惊叹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我当时的梦想。
从此武侠小说开始远离我的世界,但它对我的影响确是根深蒂固,以致于高中毕业时自己做主改成了啸风这个很具武侠情怀的名字。高考志愿都是清一色的法律专业,我想应该是潜意识里认为和平年代不能仗剑走天涯,该出手时就出手,但至少能用法律手段为人间不平事仗义执言。但高考惨败,最后调剂到师范专业。开始了我不堪回首的三年师专生活。
好在师专是我学的还是相对喜欢的中文系,有幸师从李康云老师,这也算是阿师难能的收获。在阿师生活的岁月里,图书馆成了我最喜欢去的地方。走进了路遥的苦难世界,经历了徐志摩的浪漫情怀,感受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既喜欢那些大部头,也喜欢读《毒蛇会不会毒死自己》《狼行成双》等中短篇小说,我甚至还在电脑还没普及的当时,还把《狼行成双》等作品复印下来,在后来教书时还在晚自习上常常给学生朗读。也尝试写一些豆腐块,但资质愚钝,最终放弃了。当然去图书馆既能读到喜欢的作品,也幻想能偶遇到心中的那个她,但三年来她最终都没有出现。
大学毕业后,对于从幕后的“读书人”转为台前的“教书者”的我来说,显然是个并不成功的转型。教学手段教条、知识老化、责任心不强的我,为了不误人子弟,最终黯然退出了教师队伍。
现在拥有大把读书时间和机会的我,反而很少读书了。只是在手机上八卦宝强们的故事,刷国内国际大事,接受着没有任何营养的快餐文化。
经历了太多无聊的应酬、无底线的自我吹嘘、虚情假意的问候后,我再也不能回到从前,再也不能做回那个安安静静的读书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