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葛亮无疑是一个忠者和智者的丰碑,道德的表率。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用兵如神,还是一个科学家,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改造连弩。同时,诸葛亮在文学上也有很高建树,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都为千古名篇。
《诫子书》,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名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名篇中的名句,“淡泊明志”或者“宁静致远”作为书法作品往往被装潢后挂在墙上,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为什么这两句如此广为流传并被推崇呢?难道是诸葛孔明的名头?自然不是,诸葛公说那么多话,自不是每句都被如此厚爱。
这句话自有其深意,也许只有自己在世事中,真切地去体验才能有切肤的感受。4年前,硕士毕业的我,在导师的“诱惑”下选择了继续读博,在追求科学真理的路上郁郁前行,苦苦挣扎,时至今日还在为毕业的博士论文皓首穷经。坐在象牙塔的塔尖,看着窗外的繁华似锦,花花世界,面对着同龄人开着豪车,泡着妞,恣意逍遥快活人生。他们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功,而我还在为了一纸文凭,苦守校园,还在为了节省一块钱而掂量每一餐该吃什么饭食。此时的我,看到诸葛公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忍不住泪流满面。
这句话,诸葛亮不仅仅教育孩子听,更是在写他自己。回首诸葛公的传奇人生,二十八岁前,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一种怎样的淡泊和宁静。但他真的就是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吗?显然不是!他“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在他的内心有实现一番宏图大业的蓝图,但他知道相机而动。终于,时机来了,他迎来了刘备的“三顾茅庐”,拿出了实现宏图大业的方案——“隆中对”!之后,他踏上了实现蜀国霸业的漫漫征途。
这句话在诫子书中,意思也就是告诫他的儿子诸葛瞻的,望子成龙是每一个为父者的愿望,他不可能去劝告儿子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淡泊事实上是在告诫我们面对外部环境的诱惑,面对他人的成功,不要心急,慢慢充实自己,宝剑锋从磨砺出,总有一天你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当然,在这条路上,你是孤独的,没有人能理解你,但只要你保持一颗淡泊之心,扪心自问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什么,坚定自己的目标,这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那么,“非宁静无以致远”呢?我的理解是,明白了自己的目标,在追梦的路上,会有各种坎坷艰辛,但是一定要冷静面对荣辱成败,失败时不气馁,成功时不骄傲。事实上,诸葛亮的一生也是在践行这句话,北伐屡败屡战,矢志不移。同时,他也亲历了汉中之战后,刘备君臣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关羽发动樊城之战,忽视和孙权集团的同盟关系,使自己后院失火,大意失荆州。所以,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暂时的成功或者失败 ,才能在既定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这才是“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真谛所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对于一个穷屌丝的在读博士来说,是多么应景,但愿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期待淡泊宁静过后的繁花似锦!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