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一篇叫《为什么大城市生活这么苦,我还是劝你留下来?》的文章,被不少公众号转载,很多人找过来问我关于职场、就业的问题。
听了他们的困惑,我思考良久,最终没能给出合理的建议。倒不是我吝啬言辞爱惜羽毛,而是我的从业经历和职场经验并不足以丰富到可以给别人指点江山的地步。
人患好为人师,误导他们可能做出错误的选择,不如不给建议。读了懒人老猫的《好好工作》,才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老猫在职场摸爬多年,已经做到高级合伙人的她常常在豆瓣小组不遗余力的回答职场新手的困惑。我想,这本书比我更有权威回答这些问题:
1、毕业留在北上广打拼还是回家听父母安排?
留在北上广还是回家听父母安排,要看个人对职业的选择。在地域、行业、岗位三者,应优先考虑行业,因为行业对人的工作习惯和工作经验影响很大,行业会间接地带来对地域选择的影响。
有人说:听话是因为本事还不够,翅膀硬了就不会听话。要不要听父母的安排,不听,似乎感情上对不起父母的一片慈爱;听,似乎又对不起自己对人生的理想与期待。
不是说父母之间一定要谈到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这种极端的言论上去。但是一个人做到起码的经济独立,可以自己找到还过得去的工作,不至于饿死或者每天精神压抑。
有自己的朋友以,以交流的圈子,就基本上不会停留在大量问题都要与父母斗争的状态上。父母多数拗不过子女,而且他们也没盲塞到执着反对子女靠谱意见和行为的程度。
多数时候争论的焦点都可能在于:探讨这份工作是不是比那份有前途,大家谈的都是感觉:公务员的工作稳定,私营企业朝不保夕,但有很多挑战性,所以成就更大事业。
但这些感觉毕竟不是对生活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是很具体的计划与实践,即使双方谈不拢,至少也可以保证自己在节奏上行走而不迷茫于听还是不听她们的意见上!
2、到底有没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尽管年轻一代无论是受教育程度,还是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便利性都不是我们父母所能比拟的,但思想上的局限性,似乎还有很多没改观的地方。
很多年轻人对工作的目标也只停留在“工资高、福利好、工作强度合理、公司气氛友善”这个范畴。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获取这种好工作,甚至找到一份可以持续努力地工作,可能都会很难。
这些问题其实最后多半还是需要自己得出结论,但用什么态度去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对工作的期望是什么?
最标准答案应该是:我希望自己的薪酬待遇和得到的尊重配得上我的付出!
如果是从这一点出发的话,可以从以下几点确定自己对工作的期望:我是否了解了我的工作?如果我想从这份工作开始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应该在这份工作中有哪些地方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这份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哪些方面?除了本岗位现有的工作之外,还得了解或知道哪些方面才能让我看起来比同级的同事做得更好?
我的直接领导具备哪些我目前还不具备的能力和技能?哪些是我可以学习的?我如果还需要取得更好的提升,怎么才能让领导支持我?怎么才能让其他人也支持我?
3、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该怎么办?
绝大多数人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是一个常态,因为我们很少会去仔细界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
比如我们喜欢看电视、吃美食、打游戏,这些虽然很好,但却不太需要门槛,也因此我们几乎不太可能因为喜欢这些而成为传说中的人才,进而成名发财。
有时候我们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因为我们喜欢的那些工作,喜欢比我们智力更好的人。还有些时候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深入某项工作来培养对工作的爱好。
喜欢的工作和可心的爱情一样,是可遇不可求的。得之我幸,不得就靠经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培养一技之长比寻找喜欢的工作具有更多的可操作性。
4、刚入职如何破除新同事间的尴尬?
其实没有人喜欢新员工,只是因为缺人干活,才不得不找新员工。所以无论你是谁有多么优秀,多么可爱又或者多么善良,只要进了新单位,都得从破冰做起。
在这个阶段必须淡定,保持客气友善很重要,但不要过分热情。现代人多少都有戒心,我跟你不熟。凭什么你对我这么热情啊,你有啥企图啊。
你要了解几个方面的内容:1)工作场合并不是用来社交的。同事之间多少都存在一些竞争关系,规范公司的表现之一就是大家按规矩办事,而不是按交情和感情办事。
2)注意言谈举止得体:礼貌诚恳、不过不失、思路清晰、言辞准确,特别是在涉及人的时候不要有益无益的给别人挖设埋伏。
3)女生果断更要大气。女生学喜欢在职场中自黑,“这种事情我一直做不好”,“我在那个问题上也犯错误”。这给同事的感受不是“我需要爱护它”,而是“它让人觉得好累”。
5、要不要跟同事和领导做朋友?
职场最典型的问题其实就三个:我能不能跟老板和同事做朋友?我怎么跟我不够喜欢的领导相处?我怎么跟我不够喜欢的同事相处?
其实并不提倡和同事做朋友,特别是领导,不应该与下属做朋友。你看,有几个人在离职之后还肯跟以前的同事保持比较多的联系呢?很少!
与其费心思想“要不要跟同事和领导做朋友”这种充满辩证意味的问题,行为上保证一个底线可能更重要。正因为个人情感和工作永远不可能严格划开,所以工作习惯一定要严谨,要按该走的程序走。
例如工作交付或者工作协调的问题,一定要有书面材料,而不是通过私下沟通来解决。严谨的工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6、如何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机会一直卡在几个问题上:刚毕业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跨专业行业跳槽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想竞争更高级别工作时,如何证明自己的能力?
而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如何证明我能胜任这些我没干过的活儿?
对于这些问题来说,首先要证明:我研究过我接下来需要做的是什么;其次要证明:虽然有一些工作我还没接触过,但我深信之前培养的这些能力会很快弥补这些不足。
用积极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谈得有道理、有例子、有细节的话,就能说明虽然经验上有些欠缺,但不会是硬伤。
7、同事总让帮忙干活要不要拒绝?
考虑要不要帮同事的底线原则是:不能影响我正常职能的履行。
还有一点就是,人往往有依赖性,如果帮忙的这件事情会重复发生。可以预期的是之后被继续早上帮忙的概率就很大。比如修电脑做翻译,美化PPT什么的。
还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做这件事情会不会得到某些方面的提升。但最不能考虑的问题就是,这次我帮了他,下次他应该也会帮我吧。
如果是有风险,需要占用时间比较长,又或者很可能会重复发生的事情。那么一定要让你的领导知道,并且要知道领导对帮这个忙的看法,该走流程走流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这世上多数人还是比较合理的,拒绝一次不至于就到了得罪的程度。但要注意,一旦开始帮忙,后来不帮倒是真的可能得罪一个人。如果在同一个问题上你帮了一个人,拒绝另外一个人也可能会得罪人。
8、什么情况下适合跳槽?
很多人会说招聘市场春节后工作机会多,适合跳槽!年轻人第一份工作做满三年,跳槽是比较合适的。
其实也对,只是把问题简化了,并且口耳相传之后,这些说法背后的道理,逐渐被淹没,只剩下教条。
但你同时要明白的是:春节以后,固然因为跳槽的人多而带来的岗位多,但同时竞争的人也更多了,基本上处于应届生和社招人员混战的局面。对个人而对个人而言,求职压力并不会小。
在一个单位和岗位做满三年再跳槽,这是因为一般人从新手进入一个行当,从熟悉岗位,行业到具备独立处理各种突发问题及综合性问题的水平普遍来说是三年。
但有一个前提是:已经选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还没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与其强忍着,不如早点跳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当然,《好好工作》所解答的问题还远不止这些,比如:在工作总感受不到价值怎么办?遭遇办公室政治怎么办?为什么晋升总是轮不到自己?
在职场上真正优秀的人,其实无法被埋没在越来越市场化的时代,怀才不遇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发生。虽然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多数来说怀才不遇,仍然是一个人有短板的表现。
对于还在职场摸爬滚打的我们,如何让自己的价值体现的更好,如何让工作不只是生存的工具,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