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发分享的是来自千聊的《被讨厌的勇气》!我特别喜欢这本书!
在咱们开始讲述之前,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有十个人,其中一个人特别讨厌你。无论你说啥,他都要跳出来反对。还有两个人和你感情很好,你们句句相投,其余七个人和你不过是点头之交,基本没啥联系。
这时候,你会去关注那个讨厌你的人,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个好友身上,又或者是那七个大多数身上呢?实际上,很多人都会特别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久而久之,就会被负面情绪包围,产生误解,觉得大家都讨厌自己。生活也过得越来越糟糕。其实,和别人相处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这些事情。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作者引用了心理学家阿德勒的思想:你看待过去的方式决定了现在的人生,而你的看法是可以改变的。所有你觉得不幸的事情,都是你自己亲手选择的,而不是生来就不幸的。
看到这,你是不是被这个观点震撼到了?这阿德勒可不是普通人,他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在心理学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深受阿德勒思想的影响才合作写下了这本书。两位作者都是日本人。岸见伊朗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学的专家。而古贺史健是位自由作家,他擅长写对话稿。
这本书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讲述的是一个充满困扰的青年,通过和哲人的对话一步步了解阿德勒思想最终豁然开朗的故事。
这本书上市后,曾连续300天占据日本亚马逊图书销售榜的榜首,足见它的影响力!
好啦,介绍完这本书的情况和作者的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分三个重点来详细讲述书中的内容。
第一个重点是:如果过去的经历,比如原生家庭伤害了你,你应该怎样调整心态做出改变?
第二个重点是:如果现在的人际关系束缚了你的发展,你应该怎样解脱出来重获内心自由?
第三个重点是:人人都追求幸福,怎么才能得到幸福?
1.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重点:如果过去的经历,比如原生家庭伤害了你,你应该怎样调整心态做出改变?
很多人都会把自己工作不顺和伴侣感情不和,交不到几个朋友归咎于原生家庭。比如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女儿——帕蒂,曾和一位摇滚歌手厮混,染上毒瘾,中途辍学,后来她还一度放飞自我,为《花花公子》杂志拍摄裸照。帕蒂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不够关爱她。母亲在她八岁时曾狠狠地打过她一个耳光,她至今记忆犹新。她觉得童年的遭遇让她长大后对什么都无所谓。其实帕蒂的说法和很多人一样是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凡事都有因果关系,过去决定了现在和未来,既然过去无法改变,那么现在的不幸都是命中注定的。
以原生家庭为例。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你的原生家庭决定了你的一生。
打个比方,一个人离婚了,那就要怪他的父母常年感情不和,让他产生心理阴影,可这锅该由原生家庭来背吗?
美国另一位前总统奥巴马恐怕会跳出来反对,他的童年颠沛流离,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改嫁到印尼,很快母亲又离婚了,带着他回到了夏威夷和外祖父母同住。后来,奥巴马的母亲为了学术研究重返印尼,一去就是14年,期间很少回来看望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奥巴马居然成为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他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奥巴马也曾在演讲中多次感谢母亲,表示自己的优点全都源于母亲。
这也再次应验了《被讨厌的勇气》中阿德勒的思想:重要的不是过去,而是你怎样看待过去,你为过去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直接决定了你现在的生活。
阿德勒否定原因论,他提倡目的论。他认为遇到问题不要考虑过去的原因,那只会让你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因为过去无法改变,你要思考的是现在的目的。
其实大家都会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出满足自己现在目的的因素。这样说有点抽象。咱们来举个例子。比如某个时期,你觉得怎么看伴侣都不顺眼,他吃饭打嗝,乱扔臭袜子,睡觉还会打呼噜,简直让你忍无可忍。其实对方一直都这样。他没有发生改变,但你的目的地改变了,你想要结束这段关系。因此你眼里看到的都是对方的坏毛病,其实你正在寻找满足分手这个目的的素材。
一个例子不过瘾,咱们再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容易发怒,完全控制不了情绪。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孩子期末考试成绩不好,你一看到试卷,火冒三丈地大声地批评孩子,这时候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来了。你立刻显得彬彬有礼,说话温柔,可刚挂下电话你又勃然大怒,狠狠地训斥了孩子。
这说明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愤怒。你只是把愤怒当成了一种手段。你的目的是想通过发怒来震慑住孩子,让他听话,乖乖学习。
还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长相普通,资质平庸,简直一无是处,所以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
按照阿德勒的观点来看,这些人其实是抱着不被别人伤害的目的。他们担心被别人拒绝和否定。因此总是告诉自己,我有很多缺点,我不招人喜欢。这样他们就心安理得地少和别人接触,而且一旦在人际关系中遇到问题,就可以自我安慰:要是我没有这些缺点,别人肯定乐意和我相处。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身上都有缺点,没必要不被被别人伤害就一直贬低,否认自己。这样永远都不会感到幸福。
要知道人生的很大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看清自己的真正目的。学会转换思路,用新的方式看待问题,生活才会发生改变。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一个重点。
重要的不是过去经历了什么,给你造成了什么伤害,而是你怎样看待过去的经历。这,决定了你的未来!
老是用原因论来解读,你会没有动力的,对很多东西产生无力感,过得比较消极和悲观。
但是,如果你用目的论洞察自己行为背后的目的,改变对过去的看法,那你就能够获得勇气和力量积极去处理你现在的问题,那过去的伤害就不值得一提了。
2.
说完第一个重点。我们再来说第二个重点:如果人际关系束缚了你的发展,你该怎样解脱出来重获内心自由?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回老家过年了,因为一回家那些七大姑八大姨都会齐上阵开始狂轰滥炸。
你要是还没结婚就会逼问,你有对象了吗?啥时候结婚啊?你小学同学啊花早就生二胎了。对了,你的年终奖多少啊?隔壁老王家的儿子啊,可是拿了2万。
你要是结婚了就会催你,啥时候有小孩儿吖?趁着年轻赶紧生个二胎,就像你表姐那样。
网上甚至有人戏言,只有那些已婚已育生了一男一女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才有资格回老家过年。
其实每个人都处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互相比较和竞争在所难免。
有时候,你可能会这样想:表弟读了985名校,中学同桌进了世界500强的企业,大学舍友嫁给高富帅,而自己却这样普通。
这种情况很正常!
《被讨厌的勇气》认为人的所有烦恼都是人际关系造成的。
大多数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就意味着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需要在各种竞争中获胜,而一场竞争下来,输的人不开心,赢的人也不安心。因为赢的人想让一直比别人强,时间久了就会把其他人都当成敌人。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获得世俗的成功却并不快乐!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活充满了竞争,到处都是对手。别人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失败。那么,你要怎样做才能跳出竞争的怪圈,摆脱人际关系中的束缚呢?
《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要学会课题分离。
人生的课题可以分为工作,交友以及和爱相关的部分。
而引起人的矛盾总结起来就两点,要么是你干涉了别人的课题,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要么是别人干涉了你的课题。
你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一直为别人而活着。
要想做到课题分离,首先你要思考:这是谁的课题?把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区分开。如果你一时很难判断这是谁的课题,你就想一下谁要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那这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说孩子不爱学习,上课老走神,作业也不写,那么这是属于孩子们的课题还是父母的课题呢?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双方的课题。其实并非如此,孩子不爱学习,考不出好成绩,上不了好学校,这些后果是由孩子承担,而不是父母承担。因此学习属于孩子的课题。
当然,父母不是放任孩子不管不顾,而是做好准备,在孩子需要时提供帮助,如果孩子没有求助,父母不能越界,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孩子。
但是很多父母习惯把“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挂在嘴边。插手孩子的学业,工作和婚姻生活。孩子活得痛苦,父母也过得很累!因为他们把孩子的课题当成了自己的课题,每天都在负重前行。
其实生活中常见的婆媳矛盾也多半是因为婆婆喜欢干涉儿子和媳妇的课题。没有考虑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要知道孩子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他们是为自己而活着。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想法有点自私。
实际上,课题分离并不自私,恰恰相反,干涉了别人的课题才是自私的行为。因为这些做法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比如父母干涉了孩子的课题,很多时候是为了面子或是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你要记住放下别人的课题,你的人际关系才会变得轻松。
3.
前面说的是课题分离的第一步。咱们接着说第二步:不要让别人干涉你的课题。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就意味着你要去做别人期待你去做的事,哪怕你本身并不喜欢这件事。
比如大学毕业后你想去一线城市做和互联网相关的工作。可是家里的长辈都劝您留在家乡,考个有编制的工作,生活才安稳!你会怎样选择呢?
《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我们完全没必要追求别人的认可,也不需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别人怎么评价你,是别人的课题,不是你的课题。你只需要负责自己的课题。勇敢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才是王道。
很多人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和看法,害怕自己的做法被别人讨厌,就放弃了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其实大可不必!
作者认为:我们要想过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如果你连被别人讨厌都不介意,你的生活该多么放松自由!
此外,你和别人打交道时要建立横向关系。什么是横向关系呢?就是你要接受人与人的不同。平等的和别人相处。
建立横向关系能够让你更好地进行课题分离,竟然平等,也就有利于你我承担起自己的课题,界限分明,没有过多的纠葛。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接纳自己,更好地鼓励自己追求幸福。
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和别人相处时都是处于纵向关系中,要么被别人操纵,要么自己操纵别人。
比如些男人啊,在和自己老婆吵架时会说:“你待在家里多舒服哇,不用上班就钱花,还不是靠我养着你!”这种说法很可怕。其实,上班族和家庭妇女完全平等!!他们只是工作场所和任务不同。上班族认为自己地位更高,想要操纵老婆,希望对方乖乖听话。
再举个例子,你的孩子帮你准备晚餐。你可能会对他:“说做的真不错啊,太了不起啦!”这种表扬实际上在你和你孩子之间建立了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你把孩子看得比自己低,想要操纵他才这么说。看到这里你可能要大呼:不可能。我只是想赞美孩子。
但是你想想看啊,如果是地位平等的同事在工作上帮了你,你会这样表扬对方吗?你多半会和对方说:“谢谢,或者说,你帮了我大忙,我太高兴了。”这样说很真诚,而且表示出对别人的尊重。
那是建立在横向关系的鼓励法。鼓励法的核心是不去评价别人的行为,只表达你的感谢,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
我们的所有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要想摆脱这些烦恼就要学会课题分离。既不让别人干涉你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同时为了课题分离,你要先和别人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4.
说完第二个重点。我们再说第三个重点:人人都追求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作者指出阿德勒的观点,认为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建立共同体感觉。
也就是你要在共同体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归属感。你就能发现自己有价值,对共同体有用,不再需要别人的认可。这其实就是幸福的真谛!
那么什么是共同体呢?
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学校、单位之类的地方,这些都是属于共同体。
但是阿德勒眼中的共同体范围更广泛,包括了过去到未来,更甚至是宇宙里的一切。
比如植物和非生物。这看起来很抽象,我们先缩小范围,最小的共同体,其实就是:我和你。
换句话说,只要有两个人存在就会产生共同体。要想在共同体中找到归属感,你要意识到自己不是共同体的中心,而是其中的一部分。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其中,多关心别人。
具体来说,你要从三个方面做起,分别是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先说说自我接纳,就是你要接纳完整的自己,好的坏的都接纳,而不是接纳完美的自己。需要强调的是自我接纳不是自我肯定。
打个比方,这次考试你考了60分,你和自己说:我这次是运气不好,实际上我能拿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明明没做到却对自己说:“我很强。”这是对自己撒谎。而自我接纳是接纳自己考60分的事实之后,去思考要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做出改变。
接着说他者信赖。就是对别人无条件的信赖。
因为你怀疑别人,对方是能感受到的。这样就无法建立起积极的关系。信任别人是你的课题,但你无法决定别人会不会背叛你,因为那是别人的课题。如果你不敢充分信任别人,那你永远也不会成为别人的伙伴。
最后来说说他者贡献。就是和别人相处时,你不要总考虑这个人能给我带来什么,而要思考自己能给这个人带来什么。
如果你在共同体中感觉自己是被需要的人,就会有一种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其实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共同体中。你可能会在某个共同体中遇到麻烦,适应不了这个共同体。
举个例子哈,你在公司被排挤,你就不会对公司产生归属感。你要是觉得这份工作很重要,你就很慌乱,也会想逃到更小的共同体中。比如你的家庭,你想要在家庭中得到寻求归属感,可能会让你困缩在其中,不敢接触外面的世界。
阿德勒建议我们要关注更多的共同体,特别是更大的共同体。如果现在的工作你干的不愉快,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你完全可以换一家公司。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无数家公司可以选择,而你是这个世界的一员,也没必要一头栽进眼前的小共同体,还有很多大的共同体等待你的加入。
值得一提的是,幸福就活在当下。
很多人觉得只有财务自由,或者娶了白富美,或者嫁了高富帅,人生才算开始。现在的日子还谈不上是人生。
其实并非如此啊,如果把人生比作登山,大家几乎都会把登顶作为目标。可是为了爬到山顶,你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路上;你会看到沿途各种美丽的风景;你也感受着每一段的美好时光。这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另外从现实角度来看,我们的人生总是处在完结状态的。很多人会因为疾病、意外或是其他原因无法登顶。
珍惜每个当下,人生中的每一个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
阿德勒认为人生不是一条线,而是无数个点的连续。也就是说你的人生是由无数个连续的刹那组成的,希望你不要对过去感到遗憾,也不要对未来太过于迷茫。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当下才是最真实的,把握住它,做好每一个当下,就可以了。
就像很多租房子的人都觉得房子不是自己的,懒得收拾房子,随便将就着住。心想着:等以后住上了自己的房子再花心思布置装饰。
可你要明白,虽然房子是租的。但是我们会在这里度过许多个当下。如果住的地方乱的一塌糊涂。那你每天的状态和心情也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按照我们的心意来布置整理房子,住的舒服啦,长期以往,我们的生活和心态自然都会舒适了。
同样,把握住每一个当下,在你就将懊恼的时候,想着咱们一开始说的,用积极的目的论来重新解释让你懊恼和焦虑的事情。
在你觉得过度承担被绑架而厌弃当下的时候,及时想想我教你的课题分离。这样你的每个当下都是积极向上的,那么幸福就会不请自来。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
当你在共同体中找到归属感,察觉到自己对别人是有价值的,你就会感到幸福。
幸福并不遥远,它就在当下的每一天。
5.
最后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本书的精髓。
首先,我们讲到了一个人看待过去的方式决定了现在的生活。我们会选择用原因论来看待过去的悲惨经历,那么我们也就选择了不幸的人生。
要想追求幸福,你要学会用目的论来看待这些,那我们就完全有能力选择正能量的人生了。
其次,我们讲到了要想摆脱人际关系中束缚。要学会课题分离。不干涉别人的事情,也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事情。别因为害怕被别人讨厌就放弃了自由选择的机会,你是为自己而活着的。
最后我们讲到了,你可以通过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的方法建立起共同体。幸福就是在共同体中感受到自己对别人的价值。
要想获得幸福,请活在当下。
尼采曾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珍惜现在的每时每刻,你会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