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 你可以不用找摄影师男朋友了。

相信伙伴们一定看过不少关于手机摄影的文章,有关工具、构图、色彩等工具之前文章都已叙述过,不再重复,这次与大家一起来讨论摄影中两个常见风格相关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制作?

【1】 日系

相信不少伙伴应该都在不同地方看过类似日系作品,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把控这种风格?它的特点究竟是什么?

我们先看一组大师的作品。

比如:岩田俊介

(岩田俊介,摄影师,1981年8月26日出生,现居日本神奈川县。经常用的相机是禄莱福来6008、宾得67和康泰时159mm。2003-2006年办过三次个人摄影展。花なら蕾の私の人生。日系小清新风格摄影师。)

再比如日本殿堂级摄影大师:荒木经惟。

(荒木经惟,摄影师、当代艺术家。1940年出生于东京平民区。1959年进入国立千叶大学主修摄影与电影。1963年,从工学系摄影专业毕业,进入日本著名的电通广告公司任广告摄影师。)

荒木经惟早期也拍过一些相对小清新的作品,比如这样:

当然荒木经惟为人所熟知并不是依靠这些照片,而是靠他的怪诞、夸张和想象。比如他镜头下的Lady Gaga。

扯得有点远了,回归正题。其实讲述这部分的原因在于,我们在理解某一类作品时,一定不要诓下思维,日系其实也有很多分类与学问。

但这一次我们还是以常见的类型带入,一起来学习如何制作。

其实简单总结下来,常见的日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逆光

逆光是日系风格中较为常见的手法,一般在拍摄人物时用的较多,当然不绝对。

2、静物

3、风景

4、胶片

(川内伦子)

知道分类后,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特点,大致有三:

1、轻微过曝

2、饱和度低

3、空气感(低光缺失现象)

其实就是一个原则:低饱和、高明度。

我们以这张照片为例,如果想要模拟日系风格其实也十分简单:

还是使用泼辣修图。遵循原则,高明度,所以我们应当先增加一些曝光和亮度。

然后再降低一些饱和度。(低饱和)

然后为了增加空气感(低光缺失),可以在曲线工具中将最低点上移,使得照片中不存在纯黑部分,略带一些朦胧感。

观察光线是从右边发出,可以再用渐变滤镜增加局部曝光,增强逆光效果。

最后看一下直方图,也确实如此,符合低饱和,高明度的原则。

因为是使用泼辣,我们还可以把操作保存为滤镜。方便下次使用。

当然这是明白原则后ed一种快速调节办法,也许不适用于大部分场景,但每当我们需要调节照片时,都应当依据具体情况去分析调节,记参数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VSCO的H系列滤镜来模拟这种效果,也非常不错。

【2】 欧美

除去日系之外,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种与之截然相反的风格:欧美风。

欧式风格也是网络上时常被津津乐道的一种风格,平时我们常见的图片应该是这样: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实欧美风与日系是恰好截然不同的风格。

即:高饱和、低明度。

再看一张日系的来对比一下:

因此我们在调节这类风格时也应当遵循这两个原则。

以这张照片为例:

如果我们想要把它调节成偏向欧美风格,那首先应该做的是去除空气感(照片上那种薄薄雾气的感觉),这部分可以使用曲线来完成。

做一些裁剪(为了文章看的更清),降低一些亮度。

这时会发现暗部细节有一些丢失,适当增加一些阴影。

然后增加一些自然饱和度。

基本上欧美效果就被模拟出来了,当然更细致则需要慢慢调节。

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暗角效果。

对比下前后,效果还是十分明显:

当然关于调色,其实没有对错,都是个人喜好。但总结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偏向欧美的这种风格更具有胶片感。

什么是胶片感?

从胶片时代过渡到数码时代,随着技术的发展,数码摄影已经越来越近以前胶片摄影的效果了,但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胶片因为用银成像,所得的像素比数码照片更自然,层次感和立体感也更强。这也是各个厂家不断积累技术,希望达到的目的。

当然模拟胶片感还可以使用3D LUT这是一种更为简单高效的方法,具体可以阅读这一篇:

一分钟,照片轻松调出电影色调。

所以大家在平时调节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思考与观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