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认知觉醒》这本书,自从上次一口气看完《爱的五种能力》之后,内心的兴奋和喜悦让自己给自己定了个阅读目标,于是《认知觉醒》是我假期拿起的第二本书,本想一口气看完了再做一个整的记录,发现这样不行,脑子里对书本的记忆并不深刻,前面看过的已经有点模糊,而今天看到书中有几个观点非常认同,于是想马上记录下来,做一个分解分享。
今天看到第五章学习力中的体系这一小节中,收获了一个很好的观点。要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书中说到:“想想看,你看过的那些书,做过的那些笔记和思维导图,有多少还记得?大部分都模糊了吧?”,书中还说到:“为什么读了一些优质书,报了一些高端课,自己却无法发生想象中的巨变?因为那些书和课程可能与自己的认知和需求贴合不紧密,学了也用不起来”。看到这些的时候,内心只有一个想法,是的啊,真的是如此,那一刻恍然大悟。其实简单点说也就是我们没有让看过的书和学过的课与自己发生关系,那么在看到的时候可能觉得非常有道理,有些人讲的金句会在听到的时候,头点得像拨浪鼓,但实际上根本没有发生思考,也就只是觉得好,并没有去和自己的生活或认知关联。那么建立个人认知体系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发生触动,看过的观点或知识能触动自己并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就像此刻,我觉得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我就马上拿出手机记录下我的感受和收获。
那么还有另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在一本书中或看过的视频中,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中,我们很多时候习惯要自己记下所有,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每个人有自己的认知,每本书都是作者的认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去提取书中某一些能触动自己的观点进行关联和连接,一点一点进行连接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即可。(用书中的图帮助大家理解)
那么我从中反思到自己的教学上,其实我们老师就应该给孩子建构认知体系,那么老师的认知和孩子的肯定不一样,怎么刺激孩子一点一点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认知就是我们老师需要思考的。在英语教学中,可能就是需要多给孩子多方面的刺激,孩子们的认知和经历都不一样。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多让孩子有体验,有反思,有触动,哪怕一节课中他只掌握了一两个有记忆的点,那也是不错的。我想因为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也就会更能包容孩子们,毕竟一节课下来,要孩子全都掌握本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那么教师其实就很关键,如何设置更多的“触动”按键可能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这就是我今天拍下的“触动”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