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学习

常想想《马克.吐温的崩溃》

新课标中主要内容

强调人文性,体现人本身。世界上的所有问题,终究都是人的问题。

所谓核心素养,是人们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确定情境的高级能力和道德意识。它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它是一个高层次能力,以批判性思想、创造性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为核心,而不是记忆能力、知识技能熟练等低层次能力;第二,它具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负责任的创新、创造与批判,不是所有高层次能力都是核心素养;第三,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信息文明的召唤,区别于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时期的人的发展,尽管三种文明之间不是割裂和对立的。


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言运用是基础、四个方面为一个整体。

《晏子使楚》这篇文章彰显逻辑性

《祖父的园子》中培养想象力

语文课程评价:过程与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此评价位于教学关键点上,素养立意。纸笔与非纸笔。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阶段性测试等数据,真实、完整记录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

学校管理员、班主任、家长参与过程性评价,建立语文学习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发掘个人潜能。过程评价方法可有课堂观察、对话、小组分享、学习反思等,记录学生日常写字、读书、习作、讨论、汇报展示、朗读背诵、课本剧表演等方面的材料,了解其学习态度及特点,考核其内在学习品质。鼓励数据统计。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及时指导,评价工具和标准,教学评一致性。作业评价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

整本书和跨学科的阶段评价,前者采取读书笔记、报告会、分享会;后者可通过观察、研究报告等评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