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队/开会前/等公交车……不同场景的3分钟碎片时间里,都可以用来做些什么?
排队、等公交的3分钟里:外部环境有大量的人员参与,较嘈杂。
我外出一般都会带两幅蓝牙耳机,确保可以听书。我喜欢听樊登讲书,选书也是从自己实际出发,当育儿存在困扰,就会选择一本育儿书来听;对写作着迷,就会选择如何写出好故事、你也能写出好故事,这一类的书来听。听书不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单位时间利用率会提高。
我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观察周围的人,猜猜路人的职业,猜猜路人的心情;观察周围的植物,感受四季变换的美妙。还可以利用这几分钟做几个腹式呼吸,思考一下今天的感恩日记,梳理内心的繁杂,当正念萦绕内心的时候,会得到满足和愉悦。
我可以观察广告牌,分析配色,分析排版,想象应用在PPT里面。遇到特别好的图片,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来,作为素材库的填充,为今后做PPT做参考。审美能力提高也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我可以给家人或者朋友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增进感情的同时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感悟,作为写作素材积累。
开会前的3分钟里:工作方面的内容遵循场景优先原则,在办公室所有碎片化时间用来思考工作相关的事情,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
如果是自己主持的会议,要用来再次确认会议材料和会议安排。
如果是他人的会议,可以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考虑提升质量的思路和方法。
如果会议需要写通讯稿件,会前结合会议议程开始书写大纲,会议期间对大纲进行素材填充。会议结束,通讯稿件即可完成。
如果是不重要但是又不得不参与的会议。我会带一份经典的公文材料进行阅读,拆分结构,体会别人的谋篇布局;默默诵读,培养公文语感;朗朗上口的金句进行抄写记录,方便今后模仿。
怎样才能保持对碎片时间的高效利用,避免在不经意间白白浪费?
首先要有碎片化时间的意识。意识觉察是你提高自己的第一步,科学有效的方法则是你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有效保障。
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方法有:
对于干家务这种不太需要费脑,但是又需要花费时间的事情,可以同时听书或者思考写作文章的素材。
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合理地插入到日常生活。例如早上一起床就先去跑步,把最难的事情放在最先的位置,不光可以获得健康,还可以提升自信心,提高自我掌控感,更能得到更充沛的精力。
借助科技的力量,使用“滴答清单”APP,将日程分为:“工作待办、个人待办、保持进步、习惯行动、学习观点、我的书单”几个方面,学会使用收集箱和列清单执行的方式,将大脑释放出来,提升对工作生活的管控能力。
借助外部的力量,例如扫地机、洗碗机、洗衣机,将自己从家务中释放出来,把碎片化时间变成整块时间,集中来做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