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放到一起读,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小说里这么厉害的赵云,在史书上却平淡无奇?赵云的传记在《三国志·蜀书_关张马黄赵传》内,但是这个顺序与我们平时认为的五虎将顺序不一样,赵云排在最后一位。在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之后,分别封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为前、右、左、后将军,封魏延为汉中太守。而赵云只被封为翊军将军,地位要低了不少。在刘备称帝以后,赵云历任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东将军是赵云一生中最大的官职。之后赵云在岐山作战失利,被贬为镇军将军,第二年就去世了。
如果仅仅从《三国志》里面的记载来判断,那么几乎可以肯定赵云的一生乏善可陈,不但与五虎上将的那四位不能比(史书里也根本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是小说里写的),连魏延也是比不上的。从赵云的传记我们可以看出,赵云的主要工作一直都是保护刘备的家属,一生中也很少有带领部队独当一面的机会,唯一的一次与邓芝率领偏师作战,还因为失利而被贬官。于是,很多人都把赵云称为刘备的保镖和卫队长,认可他的武力,但是却不认可他的军事才能。他们认为赵云在《三国演义》里面被“神化”的太严重,那一切只是因为作者的偏爱而已,大部分赵云牛逼的情节都是虚构的。
不过还好,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赵云的粉丝扬眉吐气了。这本书就是《云别传》,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几乎赵云大部分露脸的事迹,都是在这本书里面写的。《云别传》的原书已经失传,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在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引述的一部分。因为《云别传》的存在,让赵云的形象地位大幅度提升。赵云在其中出彩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刘备与曹操在汉中交战的时候,有一次赵云跟着黄忠一起去劫曹操的粮草。黄忠出去以后就一直没回来,赵云带着几十名骑兵去迎黄忠,不想却遭遇了曹操的大部队。这时候的赵云,展现出一名大将的心理素质,极其英勇和冷静。赵云先是杀出重围,又回去把受伤陷入敌人阵中的张著救回来。接着在自己的营中大开营门,偃旗息鼓,让追来的曹军担心有埋伏,不得不撤军。在敌人撤军之际,赵云命令士兵擂鼓震天,在曹军背后射硬弩,吓得曹军抱头鼠窜,互相践踏,掉进水中的死伤不计其数。这里的偃旗息鼓,是指放倒军旗,停敲战鼓,如今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因为这一战,刘备称赵云“一身是胆”,军中称他为虎威将军。这一战成为赵云指挥战斗最辉煌的时刻。
2,刘备夺取成都以后,想把成都的田地良宅赏赐给手下,赵云表现出超高的政治能力,深明大义。他援引霍去病的故事,告诉刘备国贼未破无以为家,应该把田地还给老百姓,得到刘备的采纳。
3,孙权夺取荆州,杀死了关羽以后。刘备准备去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这时候赵云从大局出发力劝刘备放弃伐吴,认清曹操才是蜀国最大的敌人。但是刘备被仇恨冲昏头脑,根本不听,还把赵云留在江州,没有带去前线。
4,借邓芝之口,说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处理的井井有条。无论是物资和士兵都没有任何损失。
5,书里说赵云长得很帅,身长八尺,姿颜雄伟。
可以说,因为《云别传》的存在,让广大的赵云粉丝们扬眉吐气了。他们证明了赵云的才能绝不仅限于“保安队长”,赵云肯定是大将之才。但是问题来了,也有很多人在质疑《云别传》的真实性。有人说,《云别传》的记载,不见于《三国志》的正史,很可能是别人为了抬高赵云而可以编造的,甚至说编造《云别传》的人可能就是赵云的后人。而支持赵云的一方,认为裴松之所做的注已经被证明过其高度的专业性,应该可以被认为是正史同等对待。还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引用了《云别传》作为论据。辩论的双方,因为一本《云别传》又掐上了。笔者这里不想去争论,因为《云别传》原书的失传,让很多考证工作变成不可能。靠着仅存的裴注中的只言片语,无法证明其真实性。
在《三国演义》里威风八面的赵云,因为实在太完美了,所以获得很多粉丝的热爱和推崇。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赵云被夸大的太厉害了。其实,怪只怪赵云太有名了,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争议。而且,只要赵云还这么有名,这种争议就会长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