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神惊)

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则神清而不摇。神不交精,是生惊悸,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


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一本而同原也。相火之降,赖乎胃土,胃气右转,阳随土蛰,相火下根,是以胆壮而神谧。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而不飞动,是以心定而神安。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虚浮惊怯,神宇不宁。缘君相同气,臣败而君危,故魂摇而神荡也。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泄而不藏,故善忘而不寐也。


胃土之不降,由于脾土之湿。足阳明化气于燥金,性清降而收敛,金收而水藏之,故阳蛰于坎府。湿则胃土上郁,收令不行,故火泄而阳飞也。


火炎于上,肾水沉寒,阴凝气结,久而弥坚,历年增长,状如怀子,是谓奔豚。奔豚者,肾肝之阴气聚而不散者也。水寒木枯,郁而生风,摇撼不己,则心下悸动,悸见脐下,则根本振摇,奔豚发矣。奔豚上腾,侮土陵心,发作欲死,最为剧证。数年之后,渐而火败土崩,则人死矣。


大凡脾肾寒湿,无不有惊悸之证,惊悸不愈,必生奔豚积块。此皆中气亏损,阴盛阳虚之病也。庸工不解,以为心血不足,乃以归脾、补心之方,清凉滋润,助阴伐阳,百不一生,最可伤也。


少阳相火,其性甚烈,而惊悸之家,则阳败而火熄,非少阳之旺也。其相火极旺,如小建中、炙甘草两证,乃少阳伤寒将传阳明,故以芍药、生地,泻胆胃之燥热,内伤中此证颇少也。


金鼎汤


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

前大半杯,温服。

惊悸之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达肝,芍药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阳根。阳降根深,则魂谧神安,惊悸不作矣。


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湿肾水。


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结,少腹气块,坚硬澌寒,此阴邪已盛,缓用附子。当燥土去湿,调其脾胃,后以湿燥之药,熬膏贴之。详具奔豚证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人问我,学中医要看哪本书,我首选是是《四圣心源》四圣是黄帝,岐伯,扁鹊和张仲景,此书是四位圣人的学术核心,相对于...
    许纲_1e4e阅读 2,716评论 2 1
  • 淋沥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膀胱为太阳寒水之府,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在...
    中隐山人阅读 1,133评论 0 2
  • 眼病疼痛,悉由浊气逆冲。目居清阳之位,神气冲和,光彩发露,未有一线浊阴。若使浊气冲逆,遏逼清气,清气升发,而...
    中隐山人阅读 1,248评论 1 7
  • 阴盛于下而生于上,火中之液,是曰阴根。阴液滋息,爰生金水。阴性沉静,其根一生,则沉静而亲下者,性也,是以金收而水藏...
    张凌_8148阅读 317评论 0 0
  • 阳盛于上而生于下,水中之气,是曰阳根。阳气长养,爰生木火。阳性浮动,其根一生,则浮动而新上者,性也,是以木生而火长...
    张凌_8148阅读 50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