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从第二篇的标题可以看出来后两个阅读的层次与前两个层次的不同,书中用第二篇七章的篇幅来阐述分析阅读这一层次,可以说从这里开始才算是进入了这本书的重点。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我们可以把书籍分为大致两类,一种是虚构的作品——小说、戏剧、史诗、抒情诗,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作者认为,让读者知道他在写的是哪一类的书是很重要的,通常也试着想要让他的书名、副标题是让人能理解的。阅读书名可以快速地告诉我们这是哪类书籍,有的时候书名分不清楚的时候可以通过序言或者章节名来区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在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否则再清楚的书名,目录,前言也没什么帮助。
实用性vs.理论性作品
简单来说,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这就是知识与行动之间的区别。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理论性的作品被分为历史、科学和哲学。历史就是纪事,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科学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科学家寻求的是定律或通则。哲学比较像科学,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有一个判断哲学与科学的方法就是: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书。科学家提出的事实不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能查证的,而哲学家所提出的事实或观察不会超越一般人的生活经验。此外,科学家会从他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举证,哲学家却会以人类的共通性作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