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铁臂阿童木
《铁臂阿童木》在国内有连环画、动画片和电影三种形式。我首先接触到的是连环画(不全),后来看到的是动画片。那个时候,作为一个农村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如此神奇力量的阿童木自然是敬佩不已。当然我也一直在思索,真的有阿童木这样的人吗?自己当时还小,根本不知道科幻小说这个概念,更不知道科幻就是虚构的。只是看看插图觉得好玩、有意思,就好好看了一遍。说好好看一遍,也是一页一页认真地看完了,大概看懂故事内容就行,也不像现在边看书边查字典,边做笔记,那时候看书就是囫囵吞枣。所以现在如果有人要问我这本书的时候,肯定有好多的章节内容就不知道了。
《铁臂阿童木》是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创作的一部科幻漫画作品,于1952年至1968年于“光文社”的《少年》漫画杂志连载。该作品讲述了未来21世纪的少年机器人阿童木的故事。
在科学技术省任职的天马博士的儿子飞雄车祸中身亡,天马午太郎痛失爱子,他尝试着按照儿子生前的模样制造了一个机器人,赋予他超常本领:10万匹马力和7种能力,科学省长官茶水博士取名“阿童木”,并先后为他制造了父母,妹妹小兰,哥哥可波特。在以后的生活里,他有时候会因作为机器人而备受歧视,但他一直想在人类和机器人之间搭起友好的桥梁,并同恶势力做斗争。
很喜欢茶水博士这个人,这是个充满神经质及理想的科学家,也是天马博士于科学省的同事,外型像是被压扁的爱因斯坦。喜欢茶水博士的原因就在于他很善良,也很关爱阿童木,茶水博士对阿童木的了解甚至比他父亲(天马博士)更深。
该作品先后多次被改编为动画,其中1963版第一版电视动画是日本第一部电视连续动画,也是中国引进的第一部国外动画。1951年4月,《阿童木大使》开始连载,首次登场他还是作为配角。次年4月份,《铁臂阿童木》在《少年》漫画杂志开始连载。《铁臂阿童木》刚问世时,轰动了日本。这个聪明、勇敢、正义的小机器娃娃几乎是人见人爱。
1961年,手冢治虫创办了虫制作公司,首先把《铁臂阿童木》制成动画,从1963年元旦起在电视台播放。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日本国产电视系列动画,这部动画在电视台连续播放四年,创下并保持未曾有过的高收视率,卷起了一股巨大的热潮。《铁臂阿童木》还改变了一些人对连环画的偏见,那些以前认为儿童连环画会影响学业甚至还会受到不良影响的家长们,开始鼓励孩子看连环画。《铁臂阿童木》在1980年和2003年分别被再次改编为新版动画,并且在2009年推出CG版电影。
其实现在想想,日本科学技术的发达与孩子从小就接受科幻作品的熏陶有着极大的关系。我当时虽然看到了这些书,但是没有人引导。对于周边的人而言,他们大多也不懂。父母亲当时大约也只是庆幸自己的儿子不是很淘气,不是很顽皮,没有让他们太费心而已(当然在那个年代,我们也不能奢求父母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物质或者精神的食粮。他们能够把我抚养成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更多的孩子来说,他们或者是没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图书,或者根本没有兴趣去看这样的书,他们宁肯去看《杨家将》《薛刚反唐》《三十六计》这样一些打打杀杀的小人书,也不愿意看《铁臂阿童木》这样没意思的小人书。
即使在今天,我们的很多家长包括教育机构还是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科幻作品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没有有意识地激发孩子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引导孩子树立科学思维的行为意识。这是因为大家的心中都存在一个误区,中国那么大,搞科学研究的人就那么几个,我怎么能肯定自己的孩子以后就是一个科学家,我怎么能按照那样的一个方向去培养自己的孩子,如果失败了,那我不是得不偿失了,所以大家都在重复走别人走过的路,虽然这条路更加稳妥,但是这条路也将扼杀孩子更多的发展可能。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他们虽然还有一句话叫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没有这种机会和勇气的去实践这句话的。这句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说说而已,当不了真的。
这就让我想起来,前几年因为校车出事,所以很多人都在私下里传说美国人对于校车的认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知道哪一辆校车上坐的会是未来的美国总统,所以他们的每一辆校车做得都非常的结实。所以,文章结尾,我想用那句话反问我们的家长,“我们不朝着科学家的方向去努力,你又怎么知道自己的孩子就一定成不了科学家?”只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人关于遗传学的那一套东西搬出来,说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再或者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就行。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行走在乾县”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作者简介: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