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徐老师,我女儿初三,一模考得不好,本来是前几名的学生,一下考到了十多名。孩子情绪很受影响,学不进去,怎么劝也不好使,学习状态不好,效率也不高,总是自怨自艾。这样下去,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结果肯定不会好。考不上好的高中,就可能考不上好的大学,这可怎么办?我急的不行了,可又不知怎么帮她,想让她五科全补课,可她说,只能补两科,作业写不完,可她又不抓紧时间,我实在着急,又没有办法,请老师帮帮我!”
家长的着急,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我完全接收得到。
我知道,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中、高考是改变孩子命运的重要关头,在空前重视教育的今天,中国家庭对中、高考的重视也空前。
孩子的成绩,牵动着全家人的神经:高了,全家开心,低了,全家揪心。
你要相信,孩子学不进去时,比你更着急
有人可能会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我家孩子考不好,学不进去,就不着急,没皮没脸,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
任何一个人都不想放弃自己,都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当然包括孩子。
试问,哪个学生不想考清华、北大?不想上名校,不想有个好未来?
之所以有的孩子不好好学,学不进去,缺乏上进心,是因为这些孩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觉得落得太多,跟清华、北大的差距太大,实在太差,根本没可能考上好学校,没可能靠自己的力量谋得一个好的前程,孩子失去了自信心、丧失了斗志,所以自暴自弃,放弃了自己。有的嘴上说,“我不稀罕北大、清华”,有的就像家长说的,“考得不好,也不着急,没有上进心....”。
仔细想想,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很可怜?——明明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拥有、没有办法实现,不得不接受现实,不得不放弃自己!
这样的孩子,内心一定经历过这样一个心路历程:
考 不 好
↓ ↑
着急 学不进去
↓ ↑
灰 心 丧 气
先是第一阶段,没考好,很着急,但发现自己落的太多,和别人的差距太大,思想压力大,如果没有外部的及时支持和引领,自己又不得法,就会进入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的第二阶段,这样,就会导致根本学不进去的第三阶段,最终再次考不好。
如此恶性循环,孩子的成绩,当然不会好。
至于家长说的,“我家孩子考不好,就不着急,没皮没脸,一点儿上进心都没有”,说明孩子的已进入第三阶段——觉得落后太多,差太多,索性不急,学不进去了。
从上面分析可见,孩子考不好着急之后的灰心丧气,是导致学不进去的根本原因。
那么,怎样破除这种情绪,不进入学不进去的死循环呢?
建议这样做:
家长转换观念,“天生我材必有用”
家长说:“孩子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言外之意,就不会有好的前程,一生就完了。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但想法,过于绝对了。
且不说,马云没上什么好高中、好大学,仔细想想,我们从小到大,身边是不是总有考得不好,混得挺好的人?
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不妨碍最终实现价值,找到最佳的人生位置。
同事说,她的私人健身教练,三流学校体育专业毕业,25岁,同时为好几个高端人士服务,月薪两万起,还在网上做直播,教人健身,收入很可观,工作不到五年,有房有车;
而同事的儿子,985大学毕业,北漂一族,月薪一万多,除去房租水电吃饭,一个月所剩无几。
同事感慨地说,儿子当初也喜欢健身,也想考体育专业,但被她强硬制止了。现在想来,如果儿子选择这条路,未必就比现在差,也许会更好.....
同事的话让人深思,“天生我材必有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社会发展到今天,就业机会比过去多太多。
考名校,是很好,但也要承认每个孩子的学习差异,有的接受能力就是强,就是头脑灵活,就是会听课,会抓重点,而有的孩子就不行。
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上名校的,而且,考上名校不等于就有好的前程,马加爵、药加鑫、包括北大弑母的吴谢宇,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虽然个案很极端,但给我们提了醒:
如果孩子没有考上理想学校,但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发挥个人特长,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一样会成功幸福。
关键在于,家长怎么想,怎么看。
也许,初中阶段没开窍,不知道学,尤其男孩,高中不理想,高中后,没准就成熟起来,爱学习,会学习,最后考上好大学也说不定。
没有什么事是一事不变、一眼望到头的,升学这件事,千万别一锤定音,觉得只有好高中、好大学、才有好前程,否则就没出路。这三者没有绝对的关系,这种限制性思维,只会束缚自己、束缚孩子,全家痛苦。
孩子学不进去时,家长不妨“把把脉”
我儿子八年级时,一次因为作业哭得很凶。
那天,吃过晚饭,儿子在房间写作业。
九点多,我问儿子作业写完了吗,儿子先没吭声,之后勉强回:快了。
不一会,只听“呯呯”几声闷响,声音不大,但有些怪异,我赶紧去看。
只见儿子坐在书桌前,头埋在双手中,默不作声,见我走近,把脸扭到一边,我发现他满脸是泪,鼻子通红,表情痛苦。
“怎么了,题不会做?“儿子摇摇头,哭出了声。
我取了纸巾给他,”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哭吗“?儿子抽抽答答地说了原因。
原来,老师要求古文翻译要逐字逐句抄写,按照课上笔记,一字不差背下来。
看着通篇古文加翻译,儿子觉得太多了,一字不差,实在太难了,马上要睡觉了,可还做不到一字不差,心里急,“呯呯”敲桌子,哭了起来。
我拿起语文书,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注释。
我问,“这篇古文知道什么意思吗”?
儿子一边哭一边说,“知道意思也没用,老师说要一字不差”。
“知道意思就好办了,只要把不会的重点看,就行了”,
“不行,一定要一字不差”,儿子强调。
“儿子,你先听妈妈的,来,我说一句,你翻译一句”。
儿子虽然还强调要一字不差,看我极力坚持,只得哽咽着一句一句翻译起来。
全篇翻译后,我说,“儿子,太好了,你看,其实你全会,我还以为你上课没听讲,都不会呢”。
儿子听我这么说,情绪稍微缓和了些,“可我没有一字不差啊”。
“但你大体都会,对吧?老师要求的一字不差,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现在你已经理解内容了,想要一字不差,只要把没弄准的地方弄准,就可以了,比如这句,你看看准确翻译……”
儿子依言细看。
过了会儿,我说,现在我再考你,我说原文,你翻译。
儿子不哭了,虽有些结巴,但终于一字不差说下来!
看他如释重负的样子,我说,“儿子,其实你之所以急,是因为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要从头背,太多了,是不是?实际上,你忽视了自己已经会了大部分,这个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忽视,一定要肯定,你是整体都会,只是个别没有‘一字不差’,你说,是吗?”
儿子一边刷牙一边点头,
我继续说,“以后遇到类似,觉得非常难的地方,要先分析一下自己到底会什么,会哪些。明确了会的部分才有信心去弄不会的。实际上,有了信心后,你会发现, 不会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那么难……"
孩子学不进去时,家长要帮孩子“把脉”、找原因:
分析原因
假设我看见儿子哭,就跟着发火:
“不就是背吗?有什么难的?”
“哭啥啊,这么大小伙子了,还哭,谁让你不抓紧时间的?“
有用吗?一定没用!
他不但会哭得更厉害,更背不进去,还会耽误睡眠时间,而保证八小时睡眠,对一个长身体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现在的孩子,大多独生子女,生活顺遂。
功课紧任务重,对他们来说压力山大。
像我儿子,13岁的小伙子,就被“一字不差“绊住了,犯了难。
孩子学不进去,家长要先让自己稳定下来,家长心平气和,孩子才能平静下来,“静能生慧“,帮孩子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具体情况怎样。
在问题中找优势、树信心
孩子学不进去,常常因为畏难情绪:觉得课业太多、太难,无力应对。
实际上,这种情绪会夸大困难,丧失信心。
家长要帮孩子找到优势,找到被孩子忽视的积极方面,肯定这些,增加信心,孩子才有力量面对挑战。
举一反三,及时总结
解决问题后,要在孩子情绪平复后,加以启发,找到原因,举一反三,让孩子认同,今后运用到其它学科。
“往事不要再提”
当问题解决后,就不要再提起,尤其不要和别人说。
青春期的孩子敏感、要面子、自尊心强。
像我儿子哭了的事,你知道就行了,不要和别人说哦!
让家成为孩子的“加油站”
中、高考在即,孩子模拟考试考得不好,自己也很着急,而老师的督促、同学的竞争会加让其很烦、压力加大,孩子的内在处于焦虑状态,内心和自己做斗争,没办法缓解焦虑感,更需要外在有一个稳定、安全、可以让其舒服、心静的环境,父母就是这个外部环境。
回到家,如果父母再着急、再发脾气,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时间长了,难免撑不住,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相信,那是家长最不愿看到的。
我们每个人活着,无论什么样的人,无论修行到什么程度,有多大的作为,焦虑感一定会在身体呈现的,只不过,是可控和不可控的问题。
孩子的情绪控制和思维发展能力还不强,学不进去时,控制焦虑感的能力也不那么好,更需要父母的帮助。
做为成年人的家长,一定要帮到孩子,不能孩子急,家长心急,嘴更急,不停地唠叨、批评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知道,语言是没办法解决郁闷的,焦虑、痛苦的情绪,只有在一个环境里抒发出来,得到接纳,才会消失,
家长平和,孩子才会轻松,才能真正进入冲刺状态,开启智慧,去努力学习。
孩子模拟成绩不理想,学不进去,并不是现在才开始有的,应该很早以前就有了,只是之前没注意,在中、高考这样重要的时段显现出来 ,被关注到。
家长要想办法先静下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安抚到孩子,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要总说学习,总劝孩子好好学,抓紧时间,或者空洞地说“别着急,你就学呗“,可以问问孩子想吃什么,或者想不想出去走走,听听歌,适当调节、放松一下。
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亮点,不要和其它的孩子比,要和孩子自己比,多发现孩子的进步和成绩,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学下去。
如果实在静不下来,不妨找专业人士,请心理咨询老师,帮助缓解情绪。
孩子学不进去时,家长焦虑一分,孩子的压力大十分。最后冲刺阶段,与其说是拼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更拼家长的心态和情绪。
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