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的半夜,起来上个洗手间,就睡不着了,睡不着,自然会胡思乱想。既然是跨年之夜,自然会想到过去,一般人可能只是想一年的总结,我想的则是半生。
回顾半生,“性格决定命运”给我感受最深,也就是说,半生的境遇,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性格决定的。联想到最近放的《芳华》,男主角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和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人的命运,很大程度就是取决于人生重要阶段时的选择,网上有评论说,男主角其实是可以选择不同的命运的,可问题是,他偏偏就做出了那样的选择,甚至我觉得,如果再来一次,他可能还是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因为,那才符合他的性格逻辑。我们常感叹,好人无好报,所以很多人会不想做好人,但没用的,如果你骨子里就是好人,你想不做都不行。
�
我们都以为有自由意志,能做对自己有利的决定,表面上看是这样,但实际效果却又经常不尽人意,虽然可以归因于外界环境等等因素,但认真想想会发现,自己当初那个决定其实并不见得对自己有利,比如,考大学选择专业,毕业选择职业,工作后选择跳槽,当初肯定都是基于理性做出的选择,但过后后悔的人却大有人在,为什么?因为我们以为的理性其实是有水分的,它是受制于我们的认知的,认知会让我们有选择地关注外界的信息,只看习惯看的,却忽视了其他可能更重要的信息,除了信息受限,观念和思维模式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也可能限制我们,使我们不了解自己的真正需要,也做不出充分理性的选择。所以很多人会想,如果认知改变了,那是不是就能做出充分理性的选择,从而改变不理性的选择造成不好命运的情况并进而改变命运呢?一定程度上是这样,很多关于改变思维方式的书就是讲的这些,比如《思维改变生活》、《拆掉思维中的墙》、《改变一生的32种思维方法》等等,扩大点说,宗教、哲学、心理学的很多理论,也是讲认知的事情,比如佛教所说的从迷到悟,对普通人来说,就是一个认知的改变,认知改变了,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就会不同,以前困扰你的问题也许就不再是个问题。
�
虽然改变认知很重要,但还不是全部。因为人不光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明知道不对,却还是会做的情况经常有,比如吸烟,明知道对身体不好,却偏偏戒不了;谈的朋友不合适,却就是舍不得分;马上要考试了,可就是看不进书;出去跑才有业务,但就是懒得动……,这类事例,每个人都可以举出很多,说明什么?知道不等于做到,知易行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成瘾,因为习惯,因为喜欢,因为逃避,因为条件不具备,因为担心失败,因为……等等,总之总有理由,这些,笼统地说,都和性格有关,由于改变性格比改变认知难,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会让人感叹性格决定命运!
那么,如果性格改变,是否命运也会改变呢?逻辑上是这样,实际能否改变当然还取决于机遇等等外部因素。在不考虑外部因素的情况下,性格改变会带来行为改变,行为改变会体现在结果上,比如一个性格消极的人,其工作表现一般也是以应付了事为主,领导的评价肯定不高,有晋升机会自然也不会给他。如果他性格变成了积极向上,行为上也自然会主动肯干,尽心尽力,领导的印象自然会好,有晋升机会时可能就会考虑到他,他的职业发展也许就会比以前好。即使外部因素都不配合,改变不好的性格至少也会影响自身的心态和感受,并进而影响身边的人,正如那句著名的话:“人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所以呢,问题不在于是否有必要对不好的性格进行改变,问题在于改变性格太难,尤其是要体现在行为的改变上就更难。
行为改变或者说行动力为什么难?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缺乏热情、活力、欲望、生命力,也就是缺乏能量,大脑认识到了,但身体缺乏能量去行动,所以只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能量是什么?它显然与身体的关系更近,算是物质范畴的东西。一般讲的“心身”,我们经常会只注意“心”,而忽视了“身”,尤其是比较注重精神追求的人,在追求精神的上行时,欲望会越来越少,动力自然也越来越缺乏,行动力自然会受到影响,所以,心身本是一体,要平衡发展才行。佛洛伊德等心理学家提过,所有的快乐都是身体的、感官的,在我们放逐身体的同时,也放逐了所有快乐和幸福的可能性,为了找回这种可能性,我们需要唤醒身体的生命与能量。而要关注“身”,就回避不了“欲望”这个词。每个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有欲望很正常,但对于过于注重精神追求的人来说,会觉得欲望不好,并自觉不自觉地压抑它,压抑久了很容易对生活失去兴趣,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要正确看待欲望。戴维与仙蒂在《活出热情》中认为:“欲望是心灵对表达的渴望。像火一样,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一股拥有巨大潜能的、震动着的能量的爆裂。这股压不住的能量刺激着每个人去表达自我:我们活动、学习、长大、变成现在的我。“显然,这样的欲望并非洪水猛兽,我们没必要压抑它,只需要正确对待它,而正确对待的方式就是从它里面区分出正常需要,像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这样的需要,都是人的正常需要,满足这些需要的行为自然也是人的正常行为,不但不能压抑,反而需要善待和发扬。至于那种超出正常需要并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欲望,也没必要压抑,只需要转化和升华。当我们重新接纳这些被忽视甚至压抑的能量,就重新拥有了自己的身体,扩大了认同,就像心理学家洛温说的:“如果一个人能有意识地接受自己人格中不理性的那一部分,那么他就会对生命的情境自由地做出自然而然的反应”,按威尔伯的说法,“自我与身体分裂的不断瓦解,就是认同的不断扩展,对整个生命体的责任也将逐渐扩展……它意味着我认出并接受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我的,这样它们就不再存在于我之外。”
�解决了认识上的问题,就剩下如何做了。方法很多,但不容易,没有捷径,没有灵丹妙药,只有不断的修炼。戴维与仙蒂在《活出热情》中就提供了很多练习,包括生理层面的、意识层面的、关系层面的,书中同时指出:“通向热情与有活力地活着,唯一的途径是学会挺身向前进入生命中,进入不确定中,并且选择全然地投入。这样做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危险----放下已界定的自我与已熟悉的自我籓篱。热情沉浸在从确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的各种可能性中。”
著名诗人聂鲁达也写道:
我灵魂中的某些东西开始启动,
是狂热或是被遗忘了的翅膀,
我走出自己的路来,
破解了火的密码,
于是我写下了第一行平淡的句子,
平淡,没有内容,完全胡说八道,
纯净的智慧
源自一个无知的人,
突然间我看见了,
天堂的
锁松开了
门打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