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欧洲后有两次跟外国人谈到了relationship(男女关系)这个私密的话题,一次是在马德里跟当地Airbnb的房东聊天,另一次是在巴黎的杜乐丽公园里跟一个美国人交谈。每当我告诉他们我作为一个二十岁的姑娘至今没有谈过一次恋爱也没有真正地约会过时,他们表示非常地惊讶。当我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正常时,你更可以想象他们无法相信的表情。在他们看来,dating和relationship是年轻的男女们最正常不过的事,因此他们更加确信了中国人保守的形象。但是,中国青少年不谈恋爱真的是因为我们保守吗?或者换种说法,欧美人视青少年恋爱自由甚至早恋为正常真的可以说他们开放吗?在这里似乎有点玩文字游戏的味道,因为对“保守”和“开放”的定义可广义可狭隘,也可以放在不同的语境去解释。但是如果只凭借早不早恋来判断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是保守或者开放(在这里我是指思想上的)就未免太草率了。
的确,在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和应试教育一切为了高考的压力下,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早恋是不对的,即使当我们步入了大学成了年,激烈的竞争还是让我们不敢轻易坠入爱河,尤其是对像我这种家中的长女和被家人视为有机会出人头地的第一人来说,好好学习好好找份工作才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的唯一重大事情。这当然涉及了伦理,涉及了家庭背景,但其实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样。大学对所有被应试教育捆绑已久的学生来说是个终于可以解放自由的地方,这种自由体现在不受老师父母的约束,不再为了高考硬啃僵化的试卷和书本,可以自由选择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方向,看自己喜欢看的书,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面,当然是否选择恋爱也成为了一种比较自由的事。在巴黎遇到的那个美国人还跟我解释了恋爱可以教会一个人学会包容,恋人们可以互相激励和成为彼此的支撑及动力,以及男人和女人在恋爱中可以展现作为男性和女性天生的优势互相补充等等。我当然也知道恋爱不是件坏事,准确的说,它可以很美好很让人受益,但是如果只是为了体验这种美好或者为了不让自己以后有成为剩女的风险而谈恋爱,我会觉得这样太功利。恋爱本来就是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遇到对的人不是吗?
从小到大,我有过挺多次的心动,但是从来没有表现出来,在有好感的异性面前我会以想要更自然舒适地相处的心态表现得跟正常人一样,或许因为这样我的心思不容易被察觉。之前我的一位女性良师益友告诫我要学会主动表达自己,不能总是等待有好感的人对我表示态度。在巴黎遇到的美国人在与我长达四个小时的没有保留的交流后也说我性格太tough,这样会需要对方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我开口表态和敞开心扉。虽然我对他们的话挺认同的,但是在心底我还是觉得如果我真的很喜欢一个人想要和他成为男女朋友甚至伴侣的话,我肯定会表现出来的,到目前我还未对一个人有所表现只是因为我还没有喜欢到那个程度,或者说,我还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他也许在路上,至少我现在很享受一个人的状态。
至于我比较保守或者不谈恋爱的中国人比较保守的说法,我要给予郑重的反驳。在我看来,一个人的开放主要是体现在他或她的思想上,体现在我们是否接受不同的想法和生活方式做事方式。在经过与这么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价值观的人交流或者相处后,我发现自己或者中国人还是比较开放包容的。相反,有时候一直自称开放或者被我们评为十分“开放”的欧美人反而不容易接受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许我们都需要互相学习吧,保持一种谦虚的心态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