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部电影:《心灵奇旅》
看完有一点小惊喜。
先说说惊喜的因。
平时,我比较喜欢想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比如最近两年,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
我们经常说,你要努力,你要奋斗,活出一点样子来,这样等你老了的时候,回想这一生才不会后悔。
但假如一个人很不幸,因为意外,或者疾病,没有活到老,也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就不在了,那他的人生难道就没有意义了?
再或者,一个人即便平安地度过了一生,但自始至终地很普通,没有什么亮眼的火花,那他的人生是不是也没有意义?
按照我们之前默认的逻辑,似乎就是这样的。
但这样的答案总让人觉得怪怪的,甚至怪到有些混蛋。
毕竟,因为这样的一个衡量标准,90%人的人生就要被划到“不值得一过”的深坑里,这太反人类了。
而电影《心灵奇旅》就探讨了这个话题。
主人公加德纳是一名中学乐队老师,每日的工作是和调皮的孩子们打交道。
在他看来,这样的工作像一潭死水一样毫无意义,他真正的梦想是弹钢琴,是全身心投入到有灵魂的爵士乐当中。
幸运的是,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得到了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俱乐部演奏的机会,梦想即将变成现实。
但不幸的是,因为太激动,他在回家的路上掉进了下水道,死了。
所以,这算什么人生?
在加德纳看来,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他不能接受自己的人生“才刚开始”就结束了。
为此,他的灵魂想尽一切办法,重新回到了地球的现实生活中。顺便还带了一个朋友,22,一个对生命极度拒绝,久久不想投胎的小灵魂。
有意思的是,因为阴差阳错,22进入了加德纳的身体,而加德纳变成了一只猫。
在这趟重生之旅中,22版的加德纳对爵士乐这个梦想毫无兴趣,而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热情:
一块好吃的披萨;
路边的排风口;
树上飘零的叶子;
你看,同样是加德纳,不同的灵魂在意的点完全不同。
正版的加德纳,在意的是爵士乐梦想;
而盗版的加德纳,在意的是生活中的小美好。
所以,生命的活法并不是只有一种,你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生命体验就会截然不同。
这些不同的生命体验哪一个更有价值呢?
都有价值。
或者我们可以说,不管你愿不愿意,你走过的路都不是歧途,它都是有价值的。
电影中有一个细节。
理发师保罗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兽医,但是因为女儿生病,他选择了更能养活自己的理发师。
加德纳问他会不会感到遗憾,保罗说也没有,给顾客理发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而且还有家人陪伴,这样的小日子也很幸福。
在保罗看来,生活没有固定的模式,有梦想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梦想无法实现,那继续往下走就行。
生活不止有梦想,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许多像桃花源那样不足为外人道,但你能切身体验到的快乐。
你读一本自己喜欢书,和家人在吃饭时聊会天,天气好时出门散散步,甚至玩一把自己喜欢的游戏,都能带给自己快乐。
这些琐碎的,拿不出手的快乐,也很重要。
影片的最后,22找到了自己的生命火花,奔赴地球获得真正的生命。
一旁看着的加德纳被问什么感受,他说:
即便掉进下水道挂的有点突然,我其实也已经活过,没有什么遗憾了。
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生命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梦想也好,成就也好,财富也罢,这些都是价值,但都不是唯一的价值。
人生是由99%的平平淡淡+1%的激动人心构成的,这1%的高光时刻有最好,没有的话其实也并不影响你多少。
即便一辈子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是某些人眼中的废物,但只要你热爱自己的生活,并能从中获取快乐,你的人生就是极好的。
别让别人,别人社会来定义你,你要自己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