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既无才能,你又不快乐,你到底在执著什么呢?
我朋友来找我,说他最近很苦恼。
这位朋友和我一样喜爱写作。他在一家公司上班,一边工作一边写作,很是辛苦。他写了很长时间,却依然没有成果。投稿一直被拒,发到网上也没什么人气。相反,他在写作上花费的时间太多,反倒影响了他的工作。他问我要不要放弃写作,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说不定好好混几年就能买房买车。而这样一直写,却一点都看不到尽头。
我对他说我理解你。我也有这个困惑。
我们很多人都有这个感觉。大家为了生计,在现实生活里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但内心里却隐藏着另一个梦想,总期待有一天能够破茧而出,振翅高飞。可这个理想似乎却怎么努力都实现不了,反倒拖住了自己原本的生活。大家夹在这矛盾之中,不知道该如何抉择。如果就这样放弃梦想吧,却心有不甘,不甘心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在平庸中度过。可是坚持梦想吧,又怕实现不了,浪费大量时间,最后什么也没得到。
我的朋友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心情。而这种心情却是最令人难熬的。他现在急需一个人能够毫不迟疑地告诉他答案。
“你说我到底要不要坚持写作?”他如此冲我问道。
我说:“不知道啊。”
这毕竟是别人的终身大事,我怎么能帮他作答?
不过,他现在的状态,倒是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室友A。
我的大学室友A是个音乐青年。从小的梦想就是唱歌,出名,成为歌手。
小学初中的他学过一阵声乐。但到了高中,他的父母以学业为由,反对他唱歌。他因此就搁置了。
进入大学后,没有人管他,他重拾梦想。每天都花大量时间在音乐上。经常见他趴桌子上写歌,抱着一把吉他坐在楼梯口自弹自唱。
他告诉我,他特别羡慕那些能在舞台上唱歌的人。每当看到自己的偶像在电视里唱歌,他的心就像飞起来一样。他时常在洗澡时握着莲蓬头,模仿着偶像,咿咿呀呀地唱。
他心中笃定,有朝一日,他一定也会像他们一样,写歌,出专辑,站在舞台上,向这个世界展示他优雅的声音。
我听完他这番话,大为感动,夸赞他有理想有抱负。又要求他来上一段,唱两句听听。
他很高兴,当下唱了《我的歌声里》。
然而我听着听着便皱起了眉头。
不能说难听,但也实在太一般了。这水平也就是KTV里,大家听完会出于礼貌为他鼓鼓掌,勉强叫好的水平。
可这人毕竟是我的室友,我又不能说什么,只能拍了拍他的肩,努力一脸诚恳地说:“真不错,坚持下去。”
两个月后,学校举行校园歌手大赛,他报名参加了。结果,他海选都没过就被刷了下来。
他找我哭诉,不明白为什么。我说你也许练的太少,再多练练。
他点点头。又坚持了一年。每天都弹琴唱歌,苦做练习。
等到第二次参加歌手大赛,他终于过了海选,有机会站在舞台上唱歌。那天他邀请我们都去给他捧场。
他上台第一句就跑了调。后来越唱越离谱,高音更是不堪入耳。台下观众的表情都扭曲起来。他唱完满脸通红地跑下台。
回到宿舍,他一句话不说,倒床便用被子将自己蒙起来。
第二天,他将吉他锁进柜子里,写的歌全部扔进垃圾桶。我们从此再未见过他唱歌。
他开始专心学业,每天早起到自习室学习。等到大四,他顺利保研直博,学术道路一帆风顺。
毕业那天我们喝了很多酒。我问他后来为什么不唱了。
他说:“你真的觉得我是这块料?”
我不语。他又说:“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唱歌好听。可那只是自己以为而已。我从未真正认清自己。所谓梦想只是妄想。当我站在舞台上,真正向大家演唱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唱歌竟是如此难听,我根本不是那块料。不如早早放弃,做自己适合的事情。”
他说完,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这令我开始思索,也许,当一个人的才能不足以支撑他的梦想时,梦想对于他来说,就成了他人生的枷锁。他越是努力追求,越是被锁得死死的。他被束缚在上面,反而错过真正适合自己做的事。
室友A说,他原本喜欢唱歌,是因为唱歌时能感受到快乐。可当他第一次参赛被刷下去后,他开始追求提升,整天都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想要快点得到什么。可他越是努力练习,越是感到不快乐,努力成了一种枷锁,令他窒息。这已经失去了乐趣与初心。
那不是他想要的。
蔡康永曾对“梦想”和“妄想”做出一个区分:“如果一想到就怨怼、就不甘、就掉进无力感。那只是一个和我们实际人生无关的妄想;如果一想到就来劲、就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东西要学、有障碍要排除的,那才叫梦想。”
好在室友A,认清了他的梦想。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中写过这么一个故事。主人公菲利普是名医学生,但因为热爱绘画,放弃学业跑到巴黎学画。在那个时代的巴黎,人人都以为自己可以成为塞尚、莫奈。和菲利普一起作画的女画家,总以为自己是个无人赏识的天才,有朝一日会一鸣惊人,即使穷得无法度日却依旧不放弃画画。实际上她的无人赏识真只是因为她才华的平庸。最终她自杀了。留下的画只卖出了一个面包的价钱。
女画家的悲哀之处就在于她从未认清自己,幻想自己是天才,听不进别人的声音。她一直在逃避认清自己,不去探究自己是否真正适合作画,是否真的具备足够的才能。只是一腔热血地追求,到头来必然是头破血流。
当你没有认清自己时,梦想就成了你人生的枷锁。
那么到底该怎样认清自己?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具有才能呢?
村上春树在《身为职业小说家》写道:“怎样才能分辨一个人有没有那样的资质呢?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将他扔进水里,看他到底是浮上来还是沉下去。这样的说法有些粗鲁,但是人生本来不就是这样的嘛。”
这段话是说给想要写小说的人听的。但同样适合所有人。
一个人到底该不该坚持他的梦想?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你答案。只有你自己去尝试。着手去做,看看你能做到什么程度。是骡子是马拿出来溜一溜。不要藏着掖着。亮出来,让大家看看你到底行不行。
主动寻求外界的检验与磨练,而不是躲在角落里做梦,并为此沾沾自喜。只有这样,你才能认清自己。
我的室友A如果不参加歌手大赛,他可能永远无法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他大学四年还会一直唱下去。他会在上面浪费大量时间,耽误学业。大四更不可能保研直博。
不过,你也许会说,很多伟人,一开始也不被世人认可,才能平平,最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还是取得了成功。并且有太多鸡汤励志故事,都告诉我们人在逆境、在不可能之中是如何实现梦想的。这使得大家像打了鸡血一样,只知道一味地努力,却不懂停下来冷静地思考自己。
村上春树早期写作确实不被日本文坛认可,遭到了猛烈批评,他甚至因此离开日本,搬到欧洲去写作;东野圭吾的小说起初也不畅销,卖得很差。但他们俩都没有放弃梦想,坚持不懈,最后取得瞩目成绩。
可是,你也要看到,在最早一开始,平时开酒吧、从未写过小说的村上春树,写的第一本书就获得了群像奖;在一家电气公司上班的东野圭吾,处女作就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
这足以说明,他们是有才能的,本来就适合写小说。他们在走上写作之路之前,都是掂量过自己的能耐的。村上春树坦言,如果不是获得了群像奖,他是不会继续写小说的。是他的才能得到了外界的认可,才促使他走上职业小说家的道路。
人们总是会看不清自己。因为认识自己是一个痛苦艰难的过程,而自欺欺人却是简单容易的。
不过,即使如此,也许你还是会问:真的就这样了吗?因为自己没有才能,因为不适合,就要放弃自己一直追求的梦想了吗?这样不是太可悲了吗?
梵高生前没有卖出一张画,也没有人认可他的才华,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疯子。但他依然取得了成功。这该如何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该不该坚持梦想,其实还有一个判断标准。除了才能外,就要看你足不足够爱你想要做的事,或者说这件事能不能给你带来纯粹的快乐。
如果你发现自己不具备才能,发现自己不可能成功,却依然愿意为这件事浪费时间、不计任何回报地追求下去。那么你可以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你知道,你做这件事的本身,就会感到快乐。
当我在画画时,我会感受到山河入画的磅礴心境;当我在写作时,我会感受到想象力驰骋天地的快感。我无所谓我画的或写的好与坏,无所谓别人怎么评判、无所谓外界怎么认可我的作品,我只知道在做这件事的我是快乐的,我愿意永远追随这种感觉,我不会怀疑我是否合适,不会问最后到底能否成功,因为我是快乐的。
这时,你已经不是把梦想当成一个外物来追求。而是把梦想内化成你自身的一部分。你在追求梦想,也是在追求自我的实现,一种自我价值的诉求。回归到儿童时代,纯粹的对某样事物的欢喜。
无所谓结果的梦想,自然也不会成为你人生的枷锁。
所以,总结一下,如果你的才能得不到外界的认可,并且你会为梦想的无法实现而感到痛苦,那么你应该考虑一下是否放弃;如果你无所谓结果,为了一种纯粹的快乐,你可以继续坚持。兴许你坚持到某一天,幸运之神就将才能赋予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