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北大国发院听了北大校友曲卉女士(现任美国智能投顾应用Acorns 公司市场和实验VP)关于增长黑客的分享,感觉非常清晰和可操作,现将要点罗列如下。
一、三句话
1. 增长黑客关注整个用户生命周期。
2. 增长黑客由实验和数据驱动。
3. 增长黑客通过跨功能增长团队实现。
二、方法论
增长黑客是运作体系和方法论,而非单个技术。企业战略上,借助增长黑客寻找杠杆发力点,战术上快速迭代实验。增长黑客的核心方法主要包括:北极星指标,增长模型,增长实验,增长团队。
北极星指标是增长的方向标,俗称OMTM(the one metric that matters,唯一重要的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指引着全公司向着同一个方向迈进。曲老师举了facebook和myspace的例子,两者都是做社交的平台,myspace做的比facebook要早很多,前期也做的比较大。但是后来被facebook干趴下了。寻根究底,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facebook的关键指标是月活跃用户数,而myspace是总注册用户数(差别在哪儿,自己想去)。不同公司的北极星指标差异很大,比如网易云音乐-总听歌时间,slack-总消息数,dropbox-文件操作数,airbnb-预定天数,知乎-问题回答数,淘宝-总销售额,摩拜-总订单数。
你永远无法增长一个漏水的桶。任何一门生意都能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描述。首先,为了达到北极星指标,要有一个简单的公式。然后,对公式分解,分解到一定粒度,然后逐个发力解决。例如,airbnb的总预定天数指标,可以分解为新用户首次预定天数+已有用户预定天数,其中新用户预定天数又可以分解为新增用户流量*新用户首次预定百分比*每人平均预定天数。
增长的载体是实验,互联网公司每天都在进行着千千万万的实验。实验又可以分为:文案测试,功能MVP,设计测试,路径测试等等。每一种测试都有其独特的目标,并且实验结果具有可解释性。硅谷做得好的公司,可以将实验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硅谷增长最快的公司越来越多的通过增长团队来达成爆炸式可持续的增长。以pinterest为例,组织架构设增长负责人,下设流量团队,转化团队,激活团队,留存团队,推荐团队等。小型的增长团队可能包括增长产品经理,工程师,设计师,分析师,市场渠道专家等跨功能人员,用数据驱动实验,关注AARRR,找到低垂果实,尽快开始实验。
整个增长的流程,是大局观+聚焦点。通过北极星指标+增长模型+指标分解,找到当下性价比最高的增长杠杆。针对聚焦领域,充分头脑风暴,迅速上线实验,学习迭代。Everything is an experiment. You win or learn.
最后的问答环节,还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快手的首席增长官刘新华。两位一起探讨了中美做增长黑客的差异,美国做的更专业更technical更擅长战术操作,中国老板则更多关注终局,考虑最后赢盘,因此会考虑节奏。另外,两位还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提到了要关注用户的high value action,用户天然使用周期,品牌要贴近社区,广告内容化(最好成为话题),社交裂变病毒式营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