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编撰体例的大智慧

《论语》编撰体例的大智慧

古今学者,对《论语》的编撰体例颇有指谪,认为它“编撰体例没有内在逻辑”,片言只语,涣漫浅薄。非逻辑化的思维方式,导致中国人在逻辑工具方面落后于西方。

窃认为此论有失偏颇。南怀瑾先生非常不认同《论语》“编撰体例没有内在逻辑”。《论语别裁》对此有论述,言之大有理。

窃认为,《论语》的编纂,实是古人的明智之举。看似“涣漫浅薄,缺乏内在逻辑”,实际上是字字珠玑,前后照应,逻辑妙义,圆环相扣。比如,《论语》共20篇,第一篇《学而》,开章曰:“学而时习之……”,最后一篇《尧曰》(第20篇)结尾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开篇强调“学”,结尾强调“知”,这不是体现首尾照应、圆环相扣的大逻辑框架吗?

《论语》寓大逻辑于散漫活泼之中,方便大众随缘就读,有利于推广流行。它不似“五经”那样体系严密,一般读者难以入门研读。《论语》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不被束之高阁,其深邃的思想能照耀古今,原因大概在此。

有网友说:“古人的文章就是真正的微博!为后人留下的都是那生命的结晶,精华与精粹,诚所谓经典。”《论语》就是古人生命微博的结晶,前言后语,散而有序,嘉言懿行,一以贯之,构成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U���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