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 我们成了你 你们成了我

文/盐五言六

毕业那年,我借了个手风琴,跟室友唯合作,表演了手风琴二重奏《花儿与少年》。那场毕业汇报演出,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涯,告别了亲爱的同学和老师,开启了我的教育之路。

说起手风琴,就想起了那段学琴的时光: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妈妈在扫盲班学会了认写一家人的名字,爸爸二年级辍学后放牛挣工分。但很奇怪的是:他喜欢看报纸,能说会道,啥字儿也都会写。

或许是遗传吧,我的各方面天分还算中上。但家庭条件不允许,你说学琴吧,买不起昂贵的乐器,父母也没有这方面培养意识。

中师的音乐老师看我回琴速度快又准,让我加入手风琴选修班,还可以借学校的琴,一直用到毕业都没关系。我乐颠颠地点头答应下来,毫不犹豫。

这个音乐老师嗓子特别好,我们都很佩服她。她是是中国民族唱法,音域广,就算是高音,也能被她唱得清亮悠扬。地方的电视台也去亮相。(当时没有现在这么重视文艺,除了自己学校的,很少有比赛和演出。)

她平时说话声音也很有穿透力,我们猜她是用气息支撑的。因为她跟我们说过:借助气息说话,可以保护嗓子。平时给我们上声乐课,就一个发声气息练习,就能上一整节课。

当然,她教我们学琴也绝对是认真的。说起学手风琴,就感觉有了激情。

那时候,每天吃完晚饭,我就和唯在寝室里练琴。其他室友听一会儿就逃走了,不如早早去教室开始晚自习来得清静。哈哈…不过,印象里从没有哪个室友责骂和抱怨我俩,关系一直都很好。

手风琴班的十几个同学个个都勤奋得很。每周两节课,都是早早去音乐楼专用教室抢位置的。我是抢不过她们的,每次都挑个靠窗的地方,准备两把专用椅子,默默练习。老师会走到每个同学身边指点,常常表扬我弹得熟练。我暗暗高兴,并努力!

有一次,班里有个女生——阿桂,来得晚,单肩背着手风琴,奔跑着进来,呼呼喘着粗气坐到我旁边。老师让大家停下来等这个同学。没想到,她才坐下一会儿,手风琴刚从琴袋里拿出来背上肩,就听到扑通一声巨响……啊桂连人带琴摔在了地上。

我们吓坏了,关键是看到啊桂从椅子里摊到地上,不省人事。老师忙上前查看情况,也慌了手脚。我卸下琴,和老师一起把啊桂扶起来。啊桂死沉死沉的,好不容易才扶上椅子。我稳住她身子,老师用大拇指掐她人中,只两下就把她掐醒了。我真是佩服…

啊桂软绵绵地斜靠在椅子上,脸色还是惨白。我小心地护着她。老师去办公室拿来颗糖,给她吃,还让我扶她回寝室休息。

这个啊桂太好强,说自己没事儿,硬是不肯回去,要坚持上课。我都惊呆了。她的手风琴摔破了左下角的一个白键,还能用。

老师也没强求,镇定下来后继续给我们上课。没一会儿,啊桂脸色红润起来,也背上琴,开始跟上我们的节奏。

勤奋坚强的人,到哪里都会闪光。毕业后,我和啊桂都做了音乐老师,因为那时候刚好要求农村学校要配备专职技能老师。我用一首老师教的《好大一棵树》,获得校长赞赏,并录用。

虽然在不同的县城,但啊桂常常跟我一起商量节目排练的事宜,还寄来录像带共享资料。后来的后来,能干好强的她,成了一名地方领导。

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也看到了知道了一种现象:低血糖。也会在办公室备好糖果,以便不时之需。也会物色有特长的孩子,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收获。也会孜孜不倦,乐观向上,勤勤恳恳当好教育者的角色。

长大后,我们成了你。

一年又一年,好几个学生成了我的同事。

是的,长大后,你们也有人成了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